刑法和民法之间的标准是什么
律师回复
-
月帮助201720人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近代“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市民法”。在古代罗马早期,调整罗马本国公民即罗马市民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被称为市民法。 后来,各国在转译“市民法”一词时,采用了与本国语言相应的词汇。在日本研究西方民法理论和制订民法典时,把西方国家使用的“市民法”一词,用汉字表达为“民法”。这一用法后来传入我国,遂沿用至今。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根据不同的角度,人们在使用“民法”这一概念时,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首先,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所谓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编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谓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及判例法、习惯法等。比如,在我国,在民法典尚未制订的情况下,《民法通则》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继承法》等是民事单行法规。而在我国《宪法》以及其他部门法或者法规中,凡是涉及民事问题的法律规定,都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为狭义的民法与广义的民法。狭义的民法指部门意义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别法;广义的民法的范围相当于传统的私法的范围,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别法(如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均是民法的组成部分。 我们所学习的民法,是指实质意义和广义上的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二者最大的区别调整的关系不同。 原问题:《如何区分民法,刑法?》回复于 2022-05-24 15:51:06
相似问题解答
民法上的胁迫和刑法上的胁迫
展开全部胁迫威胁同意思 区别 胁迫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强迫受害做愿意做事,比抢钱拿刀架再脖叫拿钱 威胁理解着手犯罪没着手犯罪,概念比胁迫.比抢钱,拦住,用口叫吧钱拿,打死.实际没手实施任何行,例,比敲诈,电打给说给钱杀全家,实际没实施杀,打电刑法、民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民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法律的作用有教育功能、惩戒功能、救济功能等。法律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事前的预防和教育。之所以对于刑法感觉到“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因为你首先对于刑法的刑法以外的刑法是什么意思
这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涉及到累犯的时候。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这时候,如果是缓刑的人,缓刑期满,刑罚不再执行,那他就是没有执行过刑罚的人,就没有累犯的危险。 原问题:《刑法不再执行和刑法执行完毕到底有什么区别?》刑法分则体系的分类排序标准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往往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以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为民法上的过错和刑法上的过失有什么区别?
过错过失,主要都是针对当事人主观态度的评价。如果行为人对发生的危害结果是持反对态度 ,应当认定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如果行为人对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或者故意的态度,则应当认定为过错。过失:刑法上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相关法律热点
相关法律条文
热心律师
律师最新回复
-
回答并不详细,并且后续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就结束了,对咨询结果不满意。
2025-01-20 03:47:12
来自用户 cyz评价了 -
态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几个问题后面很关心的问题中午问了,到现在也没给予回答。唉!!无语了😫
2025-01-17 20:49:42
来自用户 @橙熟iの柚稚i评价了 -
不怎么专业,问话方式不对,不怎么好沟通
2024-04-27 13:36:36
来自用户 如果有来生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