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奖了一台十多万电动车的一年使用权需要交税9600
律师回复
-
月帮助201720人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下列所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 工资、薪金所得; 2、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 劳务报酬所得; 4、 稿酬所得; 5、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6、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 财产租赁所得; 8、 财产转让所得; 9、 偶然所得; 10、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 扣缴义务人的扣缴手续费 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扣缴义务人可将其用于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人员。但由税务机关查出,扣缴义务人补扣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不向扣缴义务人支付手续费。 一)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除工资、薪金以外,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也被确定为工资、薪金范畴。其中,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情况,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课税。 (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1、 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 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 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 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取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应分别按照其他税项目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5、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独资、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的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登记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投资者、经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负无限负责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其他个人独资、个人合伙性质的机构或组织的投资者,所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参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税。 (三)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还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形式较多,分配方式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1、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这类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实际上属于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按个休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2、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论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根据承包、承租经营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1)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 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人交纳一定的费用,交纳承包、承且费后的企业的经营成果归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其取得的所得,按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 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性质,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税。 上述各项所得一般属于个人独立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或属于独立个人劳动所得。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是判断一种收入是属于劳务报酬所得,还是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重要标准。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某种技艺,独立提供某种劳务。 (五) 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作者去世后,财产继承人取得的遗作稿酬,亦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六)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特许主要涉及以下四种权利: 1、 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某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利用的权力,它是工业产权的一部分,具有专有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2、 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律规定而取得的对其注册商标在核定商品上使用的独占使用权。商标权也是一种工业产权,可以依法取得、转让、许可使用、继承、丧失、请求排除侵害。 3、 著作权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力。著作权是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既具有民法中的人身权性质,也具有民法中的财产权性质。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4、 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即专利技术以外的专有技术。这类技术大多尚处于保密状态,仅为特定人知晓并占有。 (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其中:利息一般是指存款、贷款和债券的利息。股息、红利是指:个人拥有股权取得的公司、企业分红,按照一定的比率派发的每股息金,称为股息;根据公司、企业应分配的、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按股派发的红股,称为红利。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为了支持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对于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个人取得量化资产的征税问题按以下规定处理: 1、 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 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应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八)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个人取得的财产转租收入,属于“财产租赁所得”的征税范围。在确定纳税义务人时,应以产权凭证为依据,对无产权凭证的,由主任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产权所有人死亡,在未办理产权继承手续期间,该财产出租而有租金收入的,以领取租金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 (九)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作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为促进我国居民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对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1、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 个人出售自有住房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下列原则确定: (1) 个人出售除已购公有住房以外的其他自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2) 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其应纳税所得额为个人出售已购公有住房的销售价,减除住房面积标准的经济适用房价款、原支付超过住房面积标准的房价款、向财政或原产权单位缴纳的所得收益以及税法规定的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已购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按县级(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确定。 (3) 职工以成本价(或标准价)出资的集资合作建房、安居工程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拆迁安置住房,比照已购公有住房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3、 为鼓励个人换购住房,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拟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按市场价重新购房的纳税人,其出售现住房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视其重新购房的价值可全部或部分予以免税。具体办法为: (1) 个人出售现住房所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前,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务机关在收到纳税保证金时,应向纳税人正式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纳税保证金收据”,并纳入专户存储。 (2) 个人出售现住房后1年内重新购房的,按照购房金额大小相应退还纳税保证金。购房金额大于或等于原住房销售额(原住房为已购公有住房的,原住房销售额应扣除已按规定向财政或原产权单位缴纳的所得收益,下同)的,全部退还纳税保证金,购房金额小于原住房销售额的,按照购房金额占原住房销售额的比例退还纳税保证金,余额作为个人所得税缴入国库。 (3) 个人出售现住房后1年内未重新购房的,所缴纳的纳税保证金全部作为个人所得税缴入国库。 (4) 个人在申请退还纳税保证金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合法、有效的售房、购房合同和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方可办理纳税保证金退还手续。 (5) 跨行政区域售、购住房又符合退还纳税保证金的个人,应向纳税保证金缴纳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纳税保证金。 4、 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5、 为了确保有关住房转让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各级房地交易管理部门应与税务机关加强协作、配合,主管税务机关需要有关本地区房地产交易情况的,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 (十)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其中,得奖,是指参加各种有奖竞赛活动,取得名次获得的奖金;中奖、中彩,是指参加各种有奖活动,如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或购买彩票,经过规定程序,抽中、摇中号码而取得的奖金。 实际上,税法列举的偶然性所得是个人在非正常情况下得到的不确定性收入。 (十一) 其他所得 上述10项个人应税所得是根据所得的不同性质划分的。除了10项个人应税所得外,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需要征税的新项目,以及个人取得的难以界定应税项目的个人所得,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返回 四、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及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应纳税额占应纳税所得额的比率,是税收立法的核心。个人所得税法设置了两类税率。 (一) 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和实行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1、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 (1)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6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费用3200元后的余额。) (2)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不超过475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8375元至70375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0元的 5 0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6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2)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0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 0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 6750 (注: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适用于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 (1)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注:本表所称每次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后余额。本表是根据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加成征收的规定换算的。) (2)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不超过16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 7000 (注:1、表中的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二) 比例税率 对未加成征收的劳务报酬所得及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税法规定,对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因而实际税率相当于14%。 (三) 计算公式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是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单位或个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公式为: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书19-20页) (税率是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适用税率是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是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单位负担应纳税税款的公式为: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必要费用-速算扣除数)÷(1-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4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单位负担应纳税税款的公式为(即不含税收入额336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 交付单位或俱负担应纳税款的公式为:(即不含税收入额336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是指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适用税率是指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5、稿酬所得 (1)每次收入4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元)×20%×(1-3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 单位负担交纳税款的计算方法同4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同4,略)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 单位或个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公式为:(即不含税收入额) 应纳税额=不含税收入额÷(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8、财产租赁所得(同4,略) 9、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10、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同7,略) 原问题:《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共有多少项?》回复于 2022-12-01 14:52:32
相似问题解答
父亲的林场,继承需要交税吗
继承遗产是不需要交税的。根据继承法没有遗产税存在。如果是现金或不需要过户的东西,直接继承就可以了,如果是汽车、房子等需要过户的,就需要先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或者法院判决,这些都是要交税的。 原问题:《继承祖产许要交税吗》拆迁补偿款企业需要交税吗?
个人房屋土地拆迁补偿款需要交税吗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房屋拆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45)规定,对被拆迁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缴个人所得税。 如果是单位企业的拆迁需要交税吗股权转让需要交税吗
需要,根据有关规定个人转让股权,以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只要发生股权转让就应该缴纳相应的费用。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个人转让股权,以股8月25日需要交税吗
你们公司的办税员办理了吗?如果没有办理的话还要去办办税员,税控机等没有购买的话还要去取税务局和你们的专管员约谈。下个月如果U棒没有下来,就要去基本户拉扣款协议进行零报税。 原问题:《我们是8月31日注册成立的公司,9月26日才办理完国税 地中奖奖品付运费这是可以做的吗
这是网络诈骗行为相关法律热点
热心律师
律师最新回复
-
回答并不详细,并且后续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就结束了,对咨询结果不满意。
2025-01-20 03:47:12
来自用户 cyz评价了 -
态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几个问题后面很关心的问题中午问了,到现在也没给予回答。唉!!无语了😫
2025-01-17 20:49:42
来自用户 @橙熟iの柚稚i评价了 -
不怎么专业,问话方式不对,不怎么好沟通
2024-04-27 13:36:36
来自用户 如果有来生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