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虚构事实但隐瞒真向是否构成诈骗
律师回复
-
月帮助201720人首先要清楚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数额较大是指: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 还有一个比较相类似的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法定数额认定: 个人诈骗数额在2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个人诈骗数额在6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4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个人诈骗数额在12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8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因为你提供的情况太少了,很难做出合理的分析!但是我认为,诈骗罪强调的是诈骗,即虚构事实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一种,它强调的是利用合同这一方式,从你提供的材料可以大概认定,如果达到一定条件如数额等,可以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以出卖为目的租赁他人财产,未约定租赁合同的履行期限,将出租人财产出卖后,得款用于个人消费的”这里要分析他之后的行为,如果他出卖的财产达到“合同诈骗罪”的法定数额以上(个人是两万块人民币),而且他本来就是想通过合同这种方式取得租赁物,出卖后没有又没有偿还的意思,那么大概可以定个合同诈骗罪。 如果他出卖后没有偿还的意思,但出卖的数额没有达到两万块人民币,那么这可能不属于刑法犯罪的范畴,而属于民事侵权的范畴。 如果是民事侵权,一楼说的无权代理是有点道理,但这明显不是过错,而是故意吧!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起返还原物,或者赔偿损失,还有违约责任。有时候,这些金钱纠纷当民事案件起诉更好! 原问题:《此种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回复于 2022-12-15 10:54:43
相似问题解答
被人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是否可以以诈骗罪报案
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并且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前者多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并将财物“自愿地”交出。后者必须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手段,即通虚构事实骗了朋友钱,后出具了借条,并支付了利息,现在月订归还本金的时间到了,还是否能构成诈骗
不算诈骗。主要原因: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有借条依旧属于诈骗,如果是隐瞒事实真相来借款,并不算诈骗。明文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以借款的名义虚构事实,是诈骗吗
您好,如果对方是通过合法方式借钱,并且借款人与放款人都熟知和认同合同条约,不构成法律范围的犯罪,但如果一方未履行合同条款,特别是借款人未按时偿还对方,则构成犯罪。放款人可以到法院起诉。 原问题:《更多以借钱的名义,其实就是骗钱,这样的行为构情侣之间虚构事实要钱两年金额达到18万属于诈骗吗
你好!可以点我头像,进行专业的一对一法律咨询(有问必答)相关法律热点
热心律师
律师最新回复
-
回答并不详细,并且后续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就结束了,对咨询结果不满意。
2025-01-20 03:47:12
来自用户 cyz评价了 -
态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几个问题后面很关心的问题中午问了,到现在也没给予回答。唉!!无语了😫
2025-01-17 20:49:42
来自用户 @橙熟iの柚稚i评价了 -
不怎么专业,问话方式不对,不怎么好沟通
2024-04-27 13:36:36
来自用户 如果有来生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