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造成的个人名誉权侵犯。以及个人隐私权侵犯问题
律师回复
-
月帮助201720人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诽谤罪。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或“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即可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同时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解释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原问题:《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回复于 2022-12-27 12:48:04
相似问题解答
诽谤以及侵犯名誉权
刑法第246条规定的诽谤罪要就主观上要有明知是诽谤行为而有意为之之故意。而且要造成后果严重之数量要件。若没有则不构成此罪。但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因为不知道确切的事实,无法准确回答。但若侵权事实予以认定,则可能会判定承担停止侵害,恢复侵犯个人隐私权
实施窥视、传播的人肯定违法,侵犯他人隐私权。至于救济方式,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也可以通过公安机关行政干预,问题严重时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追究其刑事责任。从民事角度而言,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如果由于加害人的行为致侵犯个人隐私权,
不能构成犯罪,也不能构成违法。只是一种道德与个人修养水平,当然你可以警告他。我国治安处罚法没有太规定怎么处罚。但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所以,你侵犯隐私权名誉权
我国法律涉及隐私权内容主要有如下条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个人隐私权被侵犯
你男友的行为是非常卑鄙的,离开她算是你明知的选择。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轻者是侵权责任,侵犯了你的隐私权,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重者就要被追究行政责任,按照治安处罚法的规定,被处以罚款、拘留等;最重可以追究侮辱罪的刑相关法律热点
相关法律条文
热心律师
律师最新回复
-
回答并不详细,并且后续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就结束了,对咨询结果不满意。
2025-01-20 03:47:12
来自用户 cyz评价了 -
态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几个问题后面很关心的问题中午问了,到现在也没给予回答。唉!!无语了😫
2025-01-17 20:49:42
来自用户 @橙熟iの柚稚i评价了 -
不怎么专业,问话方式不对,不怎么好沟通
2024-04-27 13:36:36
来自用户 如果有来生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