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
询律网小编整理
2024-11-21 09:54
170人看过
农业
农产品
农村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周政〔2017〕2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
(周政〔2017〕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落实农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改革任务,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豫政〔2016〕7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着力推进全市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擦亮周口农业名片,促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1.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实现优质优价,巩固提升小麦生产的优势地位。建立“面粉加工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供种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做到专种、专收、专贮、专销、专用,实现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生产、订单式收购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格局。以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专用小麦,以淮阳县、郸城县为重点发展优质中强筋配粉专用小麦,以沈丘县、项城市、商水县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中筋粉小麦,力争到2020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优质中强筋小麦达到350万亩以上,优质中筋小麦达到350万亩以上,努力培育100个千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新型优质小麦生产主体,10个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优质专用小麦龙头加工企业。
2.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开展“粮改饲”试点,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饲用玉米,推进种养结合。积极推广以青贮1号为主要品种的青贮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品种。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压缩到500万亩左右。
3.大力发展油料生产。以淮阳县、西华县、扶沟县为重点,推广油用大果花生优良品种。以太康县、沈丘县、扶沟县、郸城县为重点,推广高蛋白花生优良品种,力争到2020年建立20个稳定的优质花生生产基地(乡镇),优质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以淮阳县、郸城县、西华县为重点,推广高蛋白大豆优良品种,力争到2020年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以项城市、沈丘县、商水县为重点,积极发展优质芝麻生产,力争到2020年优质芝麻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
4.发展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扶沟、西华、太康、商水、淮阳等县为重点,加快生猪、肉鸡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确保到 2020年全市生猪年出栏突破1000万头,肉鸡出栏突破1.5亿只。以沈丘县、淮阳县、郸城县、项城市、扶沟县为重点,加快肉牛、奶牛、肉羊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市肉牛、肉羊出栏分别突破60万头和350万只,优质奶牛存栏量在4万头以上。
5.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着力发展好淮阳黄花菜、沈丘槐山药、西华小辣椒、郸城中药等特色农产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全市力争打造出20个特色农业乡镇。发展优质瓜果蔬菜产业基地,以扶沟县为中心,辐射带动西华县,打造50个千亩以上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以西华县、商水县、川汇区为重点,发展优质桃、黄金梨、优质葡萄种植。以太康县、扶沟县、郸城县为重点,巩固发展无籽西瓜生产基地。以太康县、扶沟县、西华县、郸城县为重点,积极发展辣椒生产,力争到2020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以西华县、商水县为重点,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和农业新型业态,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2017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确权到户。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供销、粮食、邮政、农机等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等方式,实现按户连片规模耕种。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力争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45%以上。
2.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树立大农业、全链条发展的理念,立足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市、县要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设立发展基金,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根据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分布,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支持龙头企业以订单方式建立示范性生产基地,组织农民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依托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功能互补的专业化、品牌化产业集聚体,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储、冷藏保鲜等设施。大力引进、扶持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市经济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市政府每年重点支持100家龙头企业,对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完善与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化集群,突出抓好面食品、肉食品、植物油、果蔬、食用菌、纺织等产业的集群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实现由产粮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的跨越。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创新集成各类发展要素,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新路子。突出抓好郸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东新区建业绿色基地、商水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太康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沈丘厚德生态农业园、淮阳新陆春天农业观光园等示范园区的发展。各县(市、区)都要积极引进、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示范、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市至少建成100个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相结合,以城市郊区、县城周边为重点,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扶持建设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都市生态农业园区要符合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防止违法圈占土地。
4.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搭建以公益性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农村淘宝“千乡万村”、农村京东“千县燎原”项目,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培育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开展对接。
(三)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为抓手,加快标准化的推广,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周口特色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
1.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以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种植(养殖)为重点,建立符合周口农业特色,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联盟标准相配套的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无公害蔬菜及瓜果等主要农产品综合标准化体系。完善我市高标准农田、种业生产、安全种植、健康养殖、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以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为依托,逐步健全农产品储运、流通、信息化交易等标准体系。以主城区旅游休闲服务为重点,建立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园为补充的标准化休闲旅游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制修订市级以上地方标准50项以上,初步建成扶沟无公害蔬菜、淮阳万亩荷花园、贾鲁河和沙颍河两岸林果种植长廊、沿交通要道两侧生态农业景观带等标准体系。
2.推行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的作用,创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标准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种植和生产经营。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我市统一的标准化应用查询服务平台,提高先进标准的应用率,依托市农科院、黄泛区农场,搭建我市现代农业标准化立体展示平台,示范引导我市农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地理标志产品、优势农产品、专用农产品等生产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的推广。逐步提高所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等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市培育出标准化示范县3个以上,标准化示范乡(镇)5个以上,农业标准化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标准应用率90%以上。
3.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西华县、扶沟县为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主要农产品追溯管理全覆盖。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和整合力度,开展产业融合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活动,建立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目录,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项目资金支持。围绕我市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业,加快农产品认证与产地认定工作,大力推进农业良好规范(GAP)、HACCP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作。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培育沈丘槐山羊、淮阳黄花菜、项城白芝麻、太康黄牛肉等区域特色品牌。扶持引导农产品经营者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力争2020年全市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以上,完成GAP认证企业5家以上、有效期内认证产品保持不低于100个、申报并获得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不少于20个。支持益海粮油、邦杰食品、金丹乳酸、天豫薯业、普爱饲料、莲花味精、雪荣面粉、鑫欣牧业、永欣生猪、通泰纺织等知名品牌建设,做好品牌保护工作。
4.加强农业标准化科研与推广。围绕良种选育、节水灌溉、新型栽培、机械运用、灾害预警等农业科技项目,开展向标准转化的研究,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建设一批超高产优质小麦、高产优质花生、景观苗木花卉、特色生态农业、优质畜牧养殖等标准化示范区,逐步建立“科技成果标准化、技术标准系列化、示范生产产业化”的新型技术标准推广机制。到2020年,力争转化科技成果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0项,创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县)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20个。
(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百千万”工程,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整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建设井、渠、路、林、电等田间基础设施,努力建成800万亩“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烘干、机具库棚、有机肥积造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提升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支持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郸城、扶沟、商水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强化研究开发、试验示范、科技服务等功能。积极与省农科院合作设立太康分院。支持市农科院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发新品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区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市、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3.开发用好农村人力资源。加大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周口大学生多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发展,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各县(市、区)要积极建设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并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培训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4.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快构建“政、银、担、保、投”五位一体支农新模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三农”力度。探索建立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分类改造基层供销社,创新联合社运行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各级河长的责任体系。
(五)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
1.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市场监管。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及环境友好型农药、高效施药机械的推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立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以西华县为试点,示范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18年全市生态养殖场发展到100家以上。
2.实施农业节水工程。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行动,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推广力度。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实施好扶沟县、沈丘县、商水县、太康县农田水利项目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4万亩。
3.集中治理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协同检测工作。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在全市开展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进一步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水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选择适宜模式解决好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流问题。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和全面改厕。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发展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天然气管网向农村的延伸,扩大煤改电、煤改气的覆盖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争取2017年底全市农村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继续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和行政村直接通邮。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抓住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政策性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一系列生态林业工程,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突出抓好环城林带、穿城林带、森林公园、农田防护林、生态廊道、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公益性、高标准的生态休闲森林公园。落实国有林场改革政策,改造升级西华、扶沟等林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力争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创建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点,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金融保险”的模式,全市打造出300个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示范基地,走出具有周口特色、脱贫路上“零风险”的路子。大力推广商水“巧媳妇”工程经验,在贫困村发展一批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和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对照脱贫摘帽的硬件要求,补齐各种短板,缺啥补啥。推进行业部门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对象的精准再识别,规范低保制度的实施,实现低保人口与贫困人口的精准衔接和标准接轨,做到应保尽保、精准兜底。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树立宣传一批贫困户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并带领身边贫困户致富的好典型。实行更加严格的督导巡查考核制度,务求脱贫实效,防止“数字脱贫”和“被脱贫”。2017年,全市实现13.3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沈丘县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郸城、淮阳、太康、商水、西华、扶沟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按照本意见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抓好落实。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强化措施,搞好服务,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二)加强规划引导。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与《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与我市脱贫攻坚规划相对接,精心研究和实施好一系列专项行动。要制定年度推进台账,明确当年要干成的大事要事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到有规划、有台账、有行动、有实效,件件落到实处。
(三)强化政策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典型,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引领作用强、贡献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办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扶贫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品牌农产品等,政策上给予支持,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 农业、畜牧、农机、水利、林业、国土、供电、工商、金融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各县(市、区)都要注重扶持培育一批好的典型,打造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促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不断上水平。
(四)严格责任考评。市、县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将开展多种形式的督促检查,建立评估、通报和评先制度,切实推进各项举措落地;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督办和问责。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督查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017年4月17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