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2008年2月28日市委发〔2008〕9号)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
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2008年2月28日 市委发〔2008〕9号)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化的态势,全市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为此,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提高我市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繁荣,使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使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市、县(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线,以乡镇和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纪念馆和广播电视台(站)、网络媒体和卫星接收设施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适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重视整合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资源,发挥综合功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当前,要在巩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力争馆舍面积、馆内设施达到等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的标准要求,率先把市、县(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成为图书阅览、参考咨询、教学研究、学术报告、影视欣赏、文化娱乐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场馆。市、县(区)要落实甘政办发?z2003?{66号文件关于“县级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不低于人均0.1元”的规定,确保图书馆购置经费足额拨付。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大乡村综合性文化站(室)建设力度,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服务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坚持乡镇文化站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落实业务经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乡镇文化站建成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人口居住分散地区,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剧场,解决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新建的居民小区,都要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未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的,规划部门不得放线建设。
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加快市广电新闻大厦立项和市体育馆、市民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和投入使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千乡镇农民健身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个行政村都建成2─3个农家书屋。
加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宣传文化单位领导岗位上来。实施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引导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视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作用,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队伍。
健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设立庆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由市委宣传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确定。2008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以后每年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按比例增加。各县(区)也要相应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范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达标的县(区)、乡镇和村组,不能评定为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和文明单位。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业务经费与工作业绩挂钩,激发文化单位的内部活力。
三、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
加快产业开发步伐。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优先发展民俗文化、现代传媒、文化旅游、节会会展、演艺娱乐、图书出版等主导产业。以香包、刺绣、剪纸、皮影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要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政策支持为动力,增加投入,注重研发创新,增强实用性,提高观赏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经营,着力培育3-5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打造2-3个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注重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全面结合,在产品制作、表现、创新上依托高新技术,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现代传媒业要以整合资源、增强实力为目标,积极构建广播、影视、网络三位一体,市、县(区)、乡三级贯通的综合性传媒网络。广电网络建设要积极探索增加收入、扩大覆盖、满足群众观赏需求的新途径,制定加快主干网络还贷进度的有效措施,通过扩大覆盖面、增加用户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力争短期内实现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电视节目在我市全面落地。加快电视网络改造步伐,加快数字电视进程。2008年底,庆阳市区要全面实现电视数字化。庆阳广播电视台要按照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要求,实行制片人和栏目负责人制度,提高自办节目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时效性,增强亲和力,扩大覆盖面,办成2-3个全省知名栏目。陇东报要创新运作机制,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容量,逐年提高自办发行比例,延伸报业产业链条,确保发行量和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
文化旅游业要坚持以文兴游的开发思路,以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加快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陕甘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北石窟寺、周祖陵森林公园、秦直道、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景点建设,突出发展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
坚持办好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和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博览会、环县皮影艺术节、庆城周祖文化艺术节、宁县九龙金枣节、正宁金秋苹果节、镇原红杏文化节等重大节庆和会展活动,努力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办成中国气派、西部特点和庆阳特色相结合的知名的民俗文化旅游盛会。
演艺娱乐业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探索综艺化、小型化、群众化演出的新路子,努力实现传统戏曲和综艺节目相结合、整团演出和小分队演出相结合、参赛评奖和适应观众需求相结合。鼓励重组、新建各种面向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演艺业,鼓励实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制作人制等组织形式,鼓励有实力的艺术表演团体“走出去”开拓市外市场,加速产业化进程。陇剧作为我市标志性的戏曲艺术形式,要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力度,吸引省内外戏曲界名家名人开展交流合作,提升知名度,打造西部地区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图书出版业要以鼓励创作、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重点,扶持文艺精品生产。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组织文艺工作者精心创作能够反映我市经济建设成就和本土题材的文艺作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创作生产100件左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实施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项目资助工程,改以往每两年评选一次为今后每年评选一次“庆阳市梦阳文艺奖”(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项目和“梦阳文艺奖”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引导支持印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进步,扩大经营规模,培育壮大一批资产优良的出版物印刷企业,鼓励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彩色包装装潢企业,提升我市印刷业总体水平。
建立完善市场体系。以城区为重点,大力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运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改造传统流通业态和网络体系,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物流企业。完善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发展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培育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积极推进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产业协会的建设和改造,使其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要求,依法履行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重视产业人才培养。把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生产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纳入“宣传及社会事业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范畴,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坚持每年开展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鼓励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注重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使他们的知识、技术、艺术才华有效地成为文化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使民间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文化产品。把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职业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培养实用的文化产业人才。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眼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要健全和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由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着力改革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等办法,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内部活力。同时,要加大财政扶持,帮助其不断发展壮大。二要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力。党报、电台、电视台、体现地方特色和有较高水准的文艺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财政重点扶持,分块管理。新闻媒体要逐步将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等经营部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条件成熟后,将经营部分推向市场转制为企业,为主业服务。文艺院团要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等形式,进行结构性调整,改革投入方式,实行项目资助,把资金投入和创作成果、演出场次挂钩;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聚合优秀人才,解决人员老化、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三要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文化企业培养人才、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机制,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四要进一步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合理界定产权归属,建立和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确保国有文化资产安全;有条件转制为企业的,要积极向企业转化,自工商登记之日起,实行企业财务、税收、社会保障、劳动人事制度,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五要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造,拓展投融资渠道,使员工和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努力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管理科学化。
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先试点、后推开,分类进行。试点县(区)和单位要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报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五、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和重大节庆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光大。扶持发展各种民间文化组织,鼓励兴办文化大院、业余剧社、自乐班等群众业余文化团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组织协助,自我娱乐、自我提高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生产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要。
坚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重在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始终,使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双进双入”活动,打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弘扬甘肃精神和老区精神,提升陇人品格和庆阳形象”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庆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速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建设革命老区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知荣明耻、感动庆阳,促进发展、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坚持不懈地开展“建设诚信政府、培养诚信干部、构建诚信庆阳”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培养选拔和宣传来自普通群众、体现时代风尚的典型,健全“感动庆阳十佳”人物和“陇人骄子”评选机制,充分发挥道德楷模的榜样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使全社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把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和谐文明城市、和谐文明村镇、和谐文明行业、和谐文明单位、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掀起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热潮,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以更加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方式领导文化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地区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优势,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综合管理,确保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各县(区)、各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加快整合现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执法队伍,形成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推动文化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
上述就是询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的解答,有任何法律问题可以关注在线咨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