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2025-01-17 11:47
259人看过
体育产业
体质
健身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发[2003]12号)为了加快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共中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深发[2003]12号)
为了加快我市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努力建设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
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战略目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体育改革为动力,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协调发展,努力创建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
新时期我市体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利民、便民、多元的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的健康、健身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50%以上;市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全国先进城市水平;运动技术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个别项目达到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2004年奥运会的人数、获得奖牌数,应不低于上届。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有所突破;加快市、区两级体育场馆建设,使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国际化城市需要;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配套建设市民健身、休闲场所,到2010年,全市达到省体育先进社区的比例要高于45%。社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005年达到0.5平方米,2010年达到0.8平方米;2005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2010年达到1.6平方米;体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体育市场稳步发展,体育消费逐年增加,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做出明显贡献;体育事业的社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达到较高水平,到201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市。
二、把群众体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
建立全民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市、区、镇(街道办)、村(居民小区)各级社会体育活动中心,保证群体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加强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健身指导,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功能;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内容。青少年体育要以学校为重点,使青少年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养成一种或若干种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推行国家关于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体育锻炼标准》,提高合格率、达标率和优秀率。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改革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确定基层体育工作重点。贯彻实施市人大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若干规定》,做好基层体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基层体育要以切实改善市民体质状况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特区内基层体育要以社区为重点,由街道办、居民小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处)负责管理。宝安、龙岗两区基层体育以镇、村为重点。基层体育活动的资金由所属行政组织和社会融资解决。
把握基层体育工作的重点。建设好群众健身场所,方便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建立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成立居(村)民体育协会,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不定期举办社区体育竞赛。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居民体质状况作为基层体育工作的考察内容。
继续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巩固和完善体质测定网络,有计划地增加测定站的数量,壮大测定队伍,扩大工作覆盖面。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建立体质测定站,开展测定工作。卫生和体育部门要加强合作,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开展社区体质测定工作。
三、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努力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以2008年奥运会为目标,加快提升我市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制定新时期我市奥运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项目布局的调整,突出基础项目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并形成规模。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项目布局。对一些普及率低,后备苗子和教练人才缺乏,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和缺乏发展后劲的项目要坚决撤销,把政府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优势项目强势项目上,用在保持我市竞技体育处于全省前列地位和为国家奥运计划做贡献上。对一些容易普及,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的项目如球类等,由单项运动协会或体育企业,以业余或职业运动俱乐部等形式承办,或与体育部门合办,把社会体育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到奥运争光计划中来。
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优秀运动队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重新整合体工队、体育运动学校资源,优化体制结构,形成统一领导,协调运作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我市优秀运动队管理办法,努力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优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教育和就业安置等配套制度,保证我市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和教练员队伍良性发展。
加强运动队伍建设和训练质量的提高。加强市体工队、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区业余体校和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四级训练网的建设。加大对业余训练的投入,突出重点,保证训练,严格管理,办出特色。要把业余训练与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结合起来,把市少年体育比赛与学校体育竞赛结合起来。要鼓励、扶持各类体育企业、俱乐部开展青少年有偿业余训练,并纳入全市业余训练网管理。
四、制定和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将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调查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统计信息制度,制定鼓励、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确保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结合点,提高体育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程度;鼓励体育企业成立行业协会,依照社团组织的章程、行业法规,规范经营行为。
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提高体育自身发展的能力。税收、财政、金融部门要依据国家规定,进一步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建立体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体育发展投融资机制,广开门路筹集资金。调整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重点扶持体育健身市场,带动体育服装、器材、保健用(食)品市场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体育骨干企业,实现企业优化升级,树立名优品牌,形成集团规模。
拓宽体育彩票市场,继续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管理工作。拓宽体育彩票发行渠道,增加发行网点,扩大发行额度。严格彩票发行与分配的管理,特别是公益金的使用、审计制度。通过政府和市场双重渠道,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载体,大力宣传体育彩票对社会公益事业、体育事业的支持、资助,提高发行和收益使用的透明度,增加社会公众对体育彩票发行的支持和信任。
鼓励对体育事业的捐赠。企业和个人赞助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可享受国家有关规定优惠政策。对境外捐赠的实物,涉及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五、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完善体育事业发展和创新机制
继续推行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提高体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体育行政部门主要抓全市体育宏观规划、制定政策,实施行政管理和提供服务,发挥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体育总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主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承办体育竞赛、表演等,担当具体执行体育政策,落实各类计划,贯彻实施的角色。
深化体育部门机构改革。市体育局要完善体育总会的建设,推进体育总会实体化的改革。体育总会要积极扶持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有计划、分步骤、有区别地进行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鼓励实体单项体育协会依托社会,面向市场,增强自我发展的活力。
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优秀人才的进出渠道。制定配套、科学、规范的优秀运动队人才选拔、任用、考评、奖惩等人才管理的制度。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分流机制,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再就业教育,提升退役运动员社会择业的竞争力。吸引经济、法律专业人才充实到体育管理人才队伍中来,造就一支既有体育专业知识,又精通体育管理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改革体育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体育事业的投融资体制,转变目前主要靠政府投资办竞技体育的模式,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体育事业的投融资渠道。稳步推动体育社会化。加快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扩大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公益服务需要的同时,推行从事业型向经营型的转变,按照市有关政策和法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利用和吸收社会资本办体育的路子,面向社会,依托市场,自主经营,形成规模,2010年市、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成为我市体育产业的龙头。积极推动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在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内,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个人,因地制宜建设体育活动场地,购置体育设施,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利用社会资金兴办职业、专业体育运动俱乐部,通过市场化、职业化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组织高水平体育竞赛,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
改革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学体制,提升办学规格,优化教学,训练师资队伍,保证教育训练质量。面向社会需求,调整招生、培养计划,实行有偿入学、分配,面向市场选择就业,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体育人才。
六、实施科技兴体战略,全面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将科技兴体纳入全市科技工作计划。加强体育科研工作,统筹开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科技服务与研究工作。要增加体育科技投入,充实和稳定科技队伍,完善科研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成才率。竞技体育要实现科学化,在优秀运动队开展“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要提高教练员的科技意识和理论水平,鼓励在训练实践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要配备多学科的专业科技人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选拔优秀运动人才,对训练课实行监督和调控,提高训练质量和成才率。
科学指导全民健身工作。以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基础,带动普及健康、健身知识,科学指导健身等工作,增加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成果。加强体育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科学管理的信息化步伐,以已建成的市体育信息网络设施为基地,建立以市体育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全市体育信息网。对我市体育工作提供宣传、指导、咨询和市民意见反馈服务,建立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信息数据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003年8月11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