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民商法类 >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蚌发〔2012〕23号2012年11月27日)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蚌发〔2012〕23号 2012年11月27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发〔2012〕20号)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部署,进一步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结合,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依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持续提升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为目标,更加突出企业主体、产业发展和市场导向作用,强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皖北特大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二)主要目标
大力实施“1123”目标行动:“十二五”末,市高新区及其它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较2011年翻一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300人以上。
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主要科技指标位于全省前三、皖北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例达到20%;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以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
2020年前,建成创新型城市。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进一步驱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为目标,强化科技在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加速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以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促进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形成“新兴产业引领、优势产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发挥市场机制对技术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不断提升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水平。按照“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加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加快建立科技有效驱动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发展机制,着力提升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国家生物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掌握产业发展前沿技术。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引导企业引进科技成果、与科研院所共建法人实体,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以打造产业发展龙头为抓手,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速实施超薄电子玻璃、电子级玻璃纤维、碳纤维、MEMS核心器件、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大吨位起重机、工业机器人、多轴数控加工中心等项目,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为方向,加速技术升级步伐,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细化工产业以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低碳节约发展为重点,围绕新型生物化工、苯系物有机中间体、有机硅等领域,进一步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材产业以开发资源节约新产品、完善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玻璃、水泥和新型建材三大领域,加快对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纺织产业以改造生产装备、提升技术水平、完善产业价值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为重点,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2.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三化”同步,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主要农产品供给、种业创新、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安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以怀远石榴、固镇花生、五河螃蟹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全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绿满珠城”行动,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名特优新经果林,推动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以全面提升防洪抗旱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提高农田抗旱排涝降渍能力,保障区域农业发展。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基层农技站条件建设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覆盖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引导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技服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推进我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试点县(区)建设,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推广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乡村建设。
3.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性高技术服务业,围绕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咨询、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安全及环境评估、知识产权代理和交易等服务。推进以公共信息交换系统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升物流业水平和效率。培育软件产业发展,支持基于3G移动平台的增值服务技术发展。围绕IT服务、客户服务、医药服务等领域,加快服务外包业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推进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省内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运用现代技术,深入挖掘双墩、大禹、大汉、大明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二)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用一体建设,进一步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体系。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建立企业专家参与产业发展战略决策、重大项目立项评审机制。所有应用开发类项目均应以企业为第一承担单位。引导企业制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产品奖励等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
支持企业成为科研组织主体。优先支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引导企业组织实施各类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
2.完善自主创新载体建设。
加速推动开发区建设。以开发区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主阵地,充分发挥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品牌带动效应和各工业园区创新载体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聚集创新要素,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市高新区加速实现千亿元园区发展目标,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比重达60%以上。
发挥驻蚌科研院所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支持驻蚌科研院所制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前沿核心技术研发。促进驻蚌科研院所成果加速转化,推进“军技民用”,开展军地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鼓励科研院所联合地方骨干企业组建产学研用合作实体,重点支持蚌埠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探索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建院机制。继续推进玻璃新材料产业园、依爱电子产业园、MEMS微电子产业园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建设,打造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鼓励各县区结合本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组建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建设。
着力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成效。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以企业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合作成效。组织开展“周末专家行”活动,引导专家利用周末时间为企业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不侵犯原单位利益及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兼薪。继续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充分利用省内外产学研对接会等各种展会平台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合作。积极推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产学研用实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活动。争取“十二五”末主导产业每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较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用利益保障和激励机制,设立产学研用合作风险补偿基金,为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提供保障。大力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引导、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加速科技创新要素流动。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专业咨询机构,增强产学研用服务能力。继续推进蚌埠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创新驿站、科技路路通、产学研合作平台四网融合,完善服务功能。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优化人才集聚机制。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依托优势企事业单位,继续实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和市“3221”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合芜蚌(蚌埠)人才金港等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打造集约化人才服务平台,开展人才培养、招聘等活动。制定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和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化人才引进程序,畅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依托骨干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职业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高技能人才。鼓励和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组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各类研发中心等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建立与京沪沿线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中关村合作机制。引导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驻蚌高校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鼓励毕业生在本市就业。着力健全重点平台吸引人才、成果孵化集聚人才、职业院校培训人才的人才集聚机制。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在住房、职称评定、就医、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加大扶持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鼓励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在蚌创新创业的新机制,形成本地人才愿意留蚌、外地人才愿意来蚌的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继续实施“孔雀计划”,加大对返乡回蚌创业就业人员的支持力度,吸引鼓励在外蚌埠籍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务工人员返乡回蚌创业就业。优化人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强化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考核,鼓励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对发明专利、科技进步奖和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奖励力度。用好、用活、用足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支持鼓励驻蚌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批企业开展股权分红激励试点。
2.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县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协调能力。不断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市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培养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强化专利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重大知识产权评估、保护、维权援助机制和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协作执法机制建设。
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以创建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市为抓手,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建立专利产业化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专利产业化项目。完善知识产权指标考核制度,将专利作为科技奖励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
3.建立科技金融结合体系。
创新科技项目投入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引导扩大信贷规模。探索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制度,引导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等金融行业组织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社会资本兴办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以贷款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大对研发机构和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制度。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增信评级,推动资金价格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盈利性和信用等级相匹配,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推广适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专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案。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规模,探索版权质押贷款。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险种。扩大珠城创新集合信托规模,积极探索集合债券、集合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的综合运用。
提升股权融资水平。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优先推荐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以参股方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4.创新科技工作管理机制。
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市级科技计划安排与国家、省支持专项联动机制。积极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和审计机制,加强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综合绩效评价,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蚌埠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项目技术水平与产业化前景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和奖项设置细化评审标准。增加项目所产生发明专利在验收、评估和科技奖励中所占的比重。
5.完善科技对外合作模式。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创新要素,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联合开展技术公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1-2个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打造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急需人才的一流国际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有针对性地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品交易等活动。加强与“长三角”等区域的科技合作交流,支持企业在难题攻关、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确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发展”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把科技创新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形成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具有蚌埠特色的创新扶持政策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扶持、激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自主创新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确保政策发挥最大效应。
(三)实施绩效考核。
认真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效能建设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成效和财政科技投入作为县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制定工作措施,健全科技管理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编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评论

陌路い忧伤

蚌埠加油,重返全省第一方阵

2小时

不俗可人儿

蚌埠不仅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政策优势、产业配套、营商环境也十分优越”。政策优势方面,蚌埠享有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等重大平台。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蚌埠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产业配套方面,蚌埠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拥有中国兵器214所、中国电科40/41所、蚌埠玻璃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7家中央驻蚌科研单位、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所高校。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职教园区。营商环境方面,蚌埠是全国

2小时

拽的闪闪亮

没有提过打造硅谷吧?

5小时

战天独尊

硅谷有点不太合适

半年前

停止了时间

蚌埠加油[赞]

半年前

相关法律条文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蚌发〔2011〕12号2011年4月25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蚌发〔2011〕7号2011年2月23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年6月2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4年4月3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4月1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权重2+QQ:3425826150):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转载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将他删除。
现在整个网络流量生态,网站访问占比极低,本站访问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没关闭只是基于情怀。
有一些不良律师或不要脸的企业,在不告知我们的情况下,非法采证,恶意起诉,我们将奉陪到底。再一次声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权申诉均会在不超过两个工作日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