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昆明市竞技体育工作多元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询律网小编整理
2024-11-21 14:36
159人看过
竞技
后备
行政部门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昆明市竞技体育工作多元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政办〔2012〕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昆明市竞技体育工作多元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昆政办〔2012〕1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云南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和云南省《竞技体育“三星”工程计划》,合理规划、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大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竞技体育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体育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市的总体目标,以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苗子为主线,全面加强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改革和发展为动力,以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科学选材,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为指导方针,不断挖掘各级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潜力,积极探索、广泛挖掘、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把多元化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举国体制”的有益补充,探索新路子、新方法、新渠道,合理规划,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积极创新,不断完善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竞技体育发展后劲,通过发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带动辐射功能,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协调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举国体制”战略下,不断完善现有训练模式,不断夯实训练基础、改善训练条件、提升训练水平,加强训练保障,努力提高我市竞技体育实力。
--坚持“体教融合”,建立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长期联动、长效合作工作机制,统筹发展、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培养体系相结合,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尝试“举国体制”下的“社会兴体”模式,努力探索适合我市市情、适应我市竞技体育现状、符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规律的新路子。
--坚持体育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升体育影响,强化体育职能,以体育助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为体育打造良好平台。
--坚持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与竞技体育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竞技体育发展构建良好基础。
(三)总体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发展为方向,改革为动力,科学制定竞技体育发展规划,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整合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更新观念,优化机制,根据我市实际,不断丰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途径,到“十二五”末,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业余训练工作全面推行“体教融合”,建立3-5个示范基地,全面实现“体教融合”助推竞技体育科学发展;初步培育2-3个较为成熟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点,建立与之配套的奖励、扶持机制,努力促进我市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实现每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拥有1-2个优势项目,进一步巩固我市竞技体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提升我市竞技体育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二、工作重点
(一)深化“体教融合”,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
1.统一思想,加强合作,建立“体教融合”长效机制。“体教融合”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体育和教育的资源整合,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取长补短,加强配合,着力建立、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形式多样的“体教融合”长效机制。
2.提高认识,统筹发展,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网络,为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等情况纳入学校办学的综合考核指标,进行常规性的量化考核。
3.挖掘学校资源,发挥学校优势。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适宜开展竞技训练的学校,采用“教练下项目、项目下学校、学校建基地”模式,采取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合办模式,将合适的项目放到学校中开展训练,联合组建项目运动队,并签订训练目标任务责任书;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可按相关政策给予学校一定奖励。
4.创新思路,改革方法,努力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教育行政部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贯彻落实,想方设法提高运动员的基础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训练规律,合理把握运动员从事专业化训练的年龄,保证文化学习时间。根据运动员训练比赛任务重、流动性大等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共同编制适合体校特点、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发展要求的文化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采取小班额教学、集中面授与分散自学结合、随队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等形式,确保各级体校学生的文化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奥星、亚星、国星等“三星”体育优秀人才。
5.积极争取政策保障,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要考虑中、小学同一项目在升学方面的衔接,适度放宽特招政策,保证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招生需要;完善对部分体育项目在指定比赛中获得竞赛成绩享受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加分的政策;争取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向体育运动学校倾斜,完善退役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导向,把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磨砺学生意志,推动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夯实我市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推进我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二)努力探索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推动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
在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依托社会力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鼓励民办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兴办单项体育学校等方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开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机制。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兴办和发展体育俱乐部。为全面落实奥运战略,采用政府适度介入,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由政府主导下总体调控,引导市场化培养体系实现结构合理与优化,以此确保国家利益与市场利益取得共赢。各级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体育俱乐部,以俱乐部模式对体育项目进行全方位运营和管理。由俱乐部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符合条件的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俱乐部的训练教学基地,并与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在部分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招收,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训练模式,每一阶段可根据需要再招收和补充运动员,然后以高水平运动员单招方式将俱乐部培养的优秀运动员输送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继续训练和学习。俱乐部可根据社会需要,招收业余爱好者,不断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材范围,以完整的“阶梯式”俱乐部人才选拔体制,为竞技体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保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整个优秀后备人才的延续性。在整个小学、初中、高中直到高校的训练过程中,由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投入部分资金、提供部分设备,由市级体育行政部门配备部分优秀教练帮助俱乐部开展训练或带训,俱乐部与市级体育行政部门签订训练协议和目标任务,由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俱乐部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
2.依托单项体育协会,拓展训练渠道。在现有的体育协会中选择部分群众基础好、训练水平高、运营能力强、经验丰富、影响力大的单项体育协会,与市级体育行政部门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由协会负责开展业余训练并完成比赛任务,市级体育行政部门可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奖励。较好的体育协会往往拥有较强的教练员队伍、完备的场地器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成熟的管理制度,应把训练项目放到协会,依托协会已有训练队伍,选拔年龄结构合适和具有潜质的运动员开展高层次、专业化训练。推进单项体育协会产业部分的实体化改造,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单项体育项目经营性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管理运营,成立赛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各种体育赛事,充分发挥赛会经济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优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积极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体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助他们开展教练员培训、校内外竞赛、等级和职称评定工作,帮助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专业培训质量,疏通向上一级输送优秀运动员的渠道,为我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校。积极倡导有实力的企业兴办单项体育运动学校,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在教学、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扶持,在竞赛、运动员输送等方面给予帮助,协助他们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5.积极尝试“企业共赢”合作模式。各级训练单位要积极挖掘社会资源,鼓励企业注资冠名一个或多个优秀运动队,提供冠名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经费,训练单位负责运动队的训练、教学和管理,运动队在各级比赛中代表企业参赛,在磨砺队伍、提高实战水平的同时,以取得的优异比赛成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长期、有效、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既保障训练的推进提高,又促进企业发展。
6.加快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转变。职业体育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是竞技体育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其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能集中体现现代化社会对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要求,是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深入结合的载体。坚持政府主导、规划科学、管理规范、产权清晰、运转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职业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足球、篮球运动社会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广阔,项目文化底蕴深厚,以这两个项目为试点,尝试对其进行职业化改造,为其他项目的职业化改造积累经验。网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排球(沙滩排球)等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应积极跟进,其他奥运会项目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成熟一个跟进一个,积极推进奥运会项目职业化进程。注重提升职业比赛电视转播专业化、精细化、艺术化水平,提高受众对职业体育竞赛的艺术观赏性,形成项目文化,打造“精品赛事”,扩大职业体育市场,延伸职业体育产业链,增强优质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营融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的优化。
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体育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政府制订相应的方针政策,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创造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发挥宏观管理职能。体育行政部门要由过去的管办结合转变为以管理为主,充分发挥监督、指导、检查、组织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党和国家体育方针、研制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政策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监督管理与组织协调上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关心体育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兴办和参与体育事务。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兴办相结合、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相衔接、重点培育与全面普及相协调的体育工作组织体系。
(二)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为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各级相关部门要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责;要组织体育、教育、文化、财政和住建部门认真研究本地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体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训练体制,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努力巩固优势项目,发掘潜优项目,促进本地区竞技体育持续、系统、科学发展;要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新建、扩建、改建各级训练单位的基础设施,完善训练条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和扶持力度,体育行政部门要抓紧制定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划,各相关部门要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扶持,保证必要的师资力量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保证各级训练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积极引导、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和力量进入竞技体育领域,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的各种体育类企业,在市场准入、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并给予财税优惠。
对于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向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的捐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则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可按照税法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税前扣除。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解放思想,高位统筹,为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要有区别、分层次推动竞技体育项目按市场基础和前景进行多元化改革,逐步增加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的比重,要在改革的同时做好体育项目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发展多元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竞技体育的稳定、改革和发展。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加强领导,扎实工作,使体育综合功能和社会价值得到更大展现。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和高原体育竞赛之都”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把举办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作为扩大区域人文品牌、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申办既有广泛群众基础、能满足广大市民需求,又能体现我市形象的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展示我市良好的体育氛围和改革开放新形象。提升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打造高原名片,提高软实力。争取让更多高水平、高规格体育赛事落户昆明,为各类体育选手与国家级、国际级高水平选手同台竞技提供机会。同时,加强与体育强市、体育强省、体育强国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体育独特优势,壮大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逐步提高我市的体育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我市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竞赛平台。
推动我市健身场馆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建体育设施和场馆,健全体育场馆管理机制,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指导工作,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通过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树立体育良好形象,营造和谐体育氛围,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健康成长,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监管,科学引导,确保各类新兴体育实体竞技体育工作系统、科学开展。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新兴体育实体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努力提升各类新兴体育实体的训练水平和管理能力。要用科学的理论和规律指导各类新兴体育实体的竞技体育训练实践,帮助他们培养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勇于创新、踏实肯干、年富力强的高水平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不断优化训练方法,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到训练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督促各类新兴体育实体加强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强化对运动员的心理监测和疏导,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作风建设,加强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医务监督和运动营养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强训练监控,创新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和完善运动队训练评估办法,提高训练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向高层次发展。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1月15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