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5-01-18 14:36
194人看过
商贸
城乡
网络体系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0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昆政发〔2009〕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加快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扩大城乡消费,促进城乡商贸共同繁荣,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并报市委同意,现就昆明市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村社会形态加快转型,农民基本生活消费稳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消费需求、购物方式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日用工业品和农用生产资料消费快速增长,耐用消费品加快普及,农民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影响,我市农村商品流通不畅,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普遍存在着商业网点不足、设施简陋、经营商品单调、服务功能不完善,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等实际问题。
加快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流通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整合城乡流通资源,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组织化、网络化和规模化,推动城乡互助、互动、互补,规范城乡流通秩序,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消费,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增强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以国家、省各项服务“三农”工程为依托,以市场建设为着力点,围绕建立和发展城市商贸流通、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农副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农业国际市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民生活服务、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八大经营服务网络。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城乡资源,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超市化,农资供应配送化,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化,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化,商贸流通服务多样化。围绕流通谋发展,做大流通市场,做强流通企业,培育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方式,改善流通环境,增强流通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扩大流通规模,发展我市城乡大商贸,以城带乡,以商促农,城乡互动,城乡互助,城乡互补,形成国内外市场、城乡市场有效衔接,市区、县城、乡镇、中心村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特别是通过实施商贸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在农村逐步建立起集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购销乃至非处方药品、文化消费品、中介代理等为一体的商贸流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立健全城乡现代流通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互利”的原则,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网络,加快建立适应城乡发展要求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城乡商品双向流通,城乡生产、生活服务不断改善。力争到2010年,培育2个通过绿色市场认证的农副产品市场,市、县级城区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功能全面完善,乡镇连锁经营超市、村级(行政村)便民放心“农家店”80%覆盖,80%的农资商品连锁配送,40%的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50%的农副产品通过城乡一体商贸网络进入市场销售,80%的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全市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亿元,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基本形成以城区中心店(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包括农资、日用消费品销售以及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收购)为骨干、村级店(包括农资、日用消费品销售以及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为基础,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主要经营服务方式,以专业市场(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超市)等新型业态为支撑的三级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形成有利于便利消费、安全消费、资源节约型消费和环境保护型消费的流通环境。
(三)基本原则
1?奔岢止婊?先行原则。加快完善各地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引领农村商贸发展。结合各地实际,区分类型,分类指导和规划功能各异的商贸流通体系和层次。尤其是要明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各类专业市场的功能定位,突出龙头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2?奔岢终?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原则。加强政府对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服务,发挥公共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自愿原则,鼓励多种流通主体、多种流通方式和多种流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构建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奔岢忠虻刂埔恕⑼吵锛婀嗽?则。结合本地实际,把企业长效发展与农民受益结合起来,把商贸网络体系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和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结合起来,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整合资源,统分结合,不断拓展功能,尽量实现“一网多用”,避免重复建设。
4?奔岢窒仁缘悖?后推广原则。各级政府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先行试点,在规划设计、组织发展、网点建设等方面对试点地区加强引导和扶持,并加以总结和推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的更快发展。
三、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加快城乡一体“八个网络”、“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多网一体”、“一网多用”,城乡市场“无缝对接”,农商“无缝对接”,国际市场有效利用,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商贸流通低成本、高效率、多业态、广覆盖,形成“引进来”创业、“走下去”服务、“走出去”拓展全面展开的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新格局。
(一)构建城市商贸流通网络
结合新昆明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范布局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建立和完善中央商务区、商业核心区、商业区、商业街、商圈以及便民社区商业服务网点。争取到2010年,制定和完善工作规划,推动建设以国际化区域性商业片区为先导、市域商业中心为核心,区域商业中心为纽带,社区商业网络为基础,商业街为特色,与我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流通方式多样,服务功能完善、地方特色鲜明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在认真总结威远、尚义、文林等社区创建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全国社区商业建设与服务体系标准》,全面推开社区商业创建达标工作,鼓励支持有实力、信用好的连锁企业到社区设立直营、加盟等各类连锁便民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运行规范、贴近百姓、消费安全、方便实惠的社区服务网络,便利店、餐饮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城区50%以上社区和14个县(市)40%以上的社区。充分发挥昆明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中心优势,构建以对接全国、东盟及南亚市场的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各种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的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输畅达高效、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培育物流产业。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和营销技术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鼓励企业加快利用现代化技术和信息手段改善经营管理,推广时点销售系统(POS),完善管理信息系统(MI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商业智能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推广信用卡消费,促进银企合作,提高流通效率。围绕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居民生活,优化商业布局,完善商业服务功能,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24小时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实施“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三绿工程”,开展“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餐饮”活动,转变流通服务业增长方式。实施“品牌战略”,贯彻落实商务部《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挖掘“老字号”的潜能,积极引导企业参加YC(云品)认定,大力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推进流通企业品牌建设,培育昆明商贸流通服务业知名企业、品牌。力争到2010年国家级、省级、市级品牌达到20个,逐步形成流通服务业品牌群,并加强对流通知名企业、中华老字号、著名商标的保护工作,力促其保值增值,培植和保护本地化特色经济发展。完善和健全城市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运行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起监测手段科学、监测网络完善的市场运行预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市级猪肉、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储得住、调得动、用得上。
(二)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解决农民“买难”问题。引进培育商贸连锁流通龙头企业,市级引进或培育1至2个营业额超亿元、各县(市)区各培育1个营业额超千万元的日用消费品流通连锁龙头企业。加快完善农村商业网点规划布局,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经营情况良好的各类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基层商务、供销、农业、粮食等系统及个体经营网点资源,按照商务部《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标准,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农家店,在重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础上,按照多功能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标准和要求,督促引导承办企业以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等方式改造整合基层供销社和“代销店”、“夫妻店”等个体经营网点或新建农村商业网点,对农家店实施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之成为集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商务信息服务及邮政通讯代办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成为商贸“八大网络”体系终端,充分发挥“农家店”一店多用、商贸网络一网多用功能,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农村多种消费需求,对食品、食盐、副食品、日用化工品等涉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实行集中采购、配送,为农民创造方便、实惠、安全的消费环境。每个乡(镇)建成1-2个营业额超五百万元的商场或超市,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日用消费品超市,方便农民就近、安全消费购物。力争到2010年,实现全市区县配送中心,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便民、放心“农家店”80%覆盖,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两级配送、三级销售、双向流通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
(三)构建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解决农民“卖难”问题。遵循“压缩总量、整合资源、强化功能、规范管理”原则,整合、规范农村基层现有各类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19575-2004)、《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GB/T19220-2003)和《昆明市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实施方案》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经营环境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突出特色农业发展,引导农产品实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建立农副产品直销网络,重点支持大型农副产品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开展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到销售终端一条龙的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更快、更好地进入零售终端。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生鲜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在呈贡县龙城蔬菜批发市场、呈贡斗南花卉市场、昆明三宝小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昆明粮油贸易中心批发市场、云南康乐茶叶交易中心、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市场基础上,再培育1个全国性和跨区域的大型标准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个区域和地方性标准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个大型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市场功能、规范交易流程,并以商贸流通综合服务店或连锁加盟店为依托,在每个行政村建立农副产品收购点,逐步形成以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覆盖全市、沟通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使其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营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主渠道。培育“生产(加工)基地--配送中心--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的农产品直接采购销售物流模式。培育壮大农村现代流通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市信息产业办、农业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创建网上交易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新的途径。
(四)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
以商务部《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为基本标准,整合改造供销社系统传统网络,培育实力强、信用好的大型农资连锁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直营店、加盟店等农资农家店,在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建设或改造农资配送总店(基地),在乡镇建立连锁直营超市,在行政村建设农资直营店或加盟店。逐步形成以统一采购(直接从农资生产厂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结算,统一监管、统一服务的“七统一”为直购统销农资经营方式,集配送、租赁、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市、县、乡、村四级农资连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提高农资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区域内低成本农资配送化。
(五)构建农业国际市场网络
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逐步建立与国际基本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提升农产品品质,扩大农产品出口,引导外资投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实施“替代发展”战略,推动农业领域“走出去”,利用我市种植、加工等技术优势,开展境外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和劳务输出。支持国际跨国分销企业在我市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六)构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科学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完善城乡规划,规范网点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推行连锁经营,确保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逐步形成社区、村社(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点)回收站点与城乡片区分拣中心、区域性集散交易市场贯通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集中回收、挑选、分类、加工、利用循环的产业链条,初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网络化、产业化和无害化目标。2009年,确定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试点区(市、县)、试点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到2010年,初步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经营管理格局。
(七)构建农民生活服务网络
各区县结合特色乡镇建设,择优培育扶持1-2个重点生活服务行业和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型企业、经营大户和服务网点,带动家电维修、餐饮、摄影、美容美发等其他农村生活服务行业发展,逐步探索形成区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连锁服务网点,行政村有商贸综合服务联系点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统筹城乡的农民生活服务模式。
(八)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以商务“新农村商网”、农业“一站通”为依托,推进“新农村商网”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组织、科技、信产、农业、供销、广电、移动电信等部门和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规划建设集“信息发布、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为一体,市级信息服务中心,区县信息服务站,乡镇信息服务分站,村和农产品流通主体信息点紧密联系,以镇(乡)、村信息员队伍为保障,纵向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横向连接全市重要农产品流通市场和企业的农村商务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各级商务、信产、农业、供销等相关部门要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全市农产品产地信息数据库,采集农业信息,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运输等方面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畅通城乡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城乡信息双向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乡村信息终端等载体,及时发布各种市场信息,通过商务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产品生产经销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实现全市农商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化推动农村流通发展,促进农民购销,为发展优质农业和订单农业提供市场导向。坚持试点推动、分期建设原则,2009年完成区县试点工作,2010年逐步在全市推开,初步建立全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九)建立和完善“农商对接”、重大问题会商、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以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农商对接联络机构,建立农业生产组织与商业营销企业便利连接的“农商对接”机制。通过行政、经济等手段,搭建“农商对接”平台,创新“农商对接”方式,完善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商对接”活动,组织产销对接,发挥商贸流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农副产品直接采购进入零售终端或消费品直供农户的新型流通模式,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等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电子商务流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产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商双赢。建立由分管领导主持,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及流通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由工商部门牵头,各有关方面配合,以信用建设为核心,采集记录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履约、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和违法行为记录等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做好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依据信用优劣设定标准,将商品交易市场划分为不同信用类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促进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商。
四、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文荣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价格监督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文化局、市统计局、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市工商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全市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等工作,并按照领导小组决定对各项工作确立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做好统筹、指导、协调、服务、督查等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中。
(二)加强政策资金支持
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扶持服务业发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市级扶持资金及政策。
一是积极申报落实商务部、财政部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支持资金。
二是积极申报落实省政府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配套支持资金。
三是争取富滇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将“农家店”建设纳入信贷管理系统,优先办理贷款,评定信用等级,核发《资信证》,简化办理贷款程序。并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开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确保信贷资金及时到位,满足“农家店”的资金需求,贷款享受利率优惠政策。
四是商务、工商、供销、农业、药监、质监、卫生防疫、烟草、酒类、新闻出版等部门要简化“农家店”的证照办理手续,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凡具备农资经营资格的农资销售企业,可由总部统一向农资审批部门办理批准文件(或许可证、经营资格证),在确定的经营区域范围内,连锁店可不再办理相应批准文件(或许可证、经营资格证)。可由总部(或连锁店)持加盖总部印章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经营资格证)复印件,向连锁店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在连锁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登记。商贸流通连锁经营企业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享受“绿色通道”政策,按有关规定到所在地交通部门办理“绿色通道”相关手续。对烟草、食盐、烟花爆竹、报刊、音像制品、药品、酒类、肉类等专营、专卖商品的经营手续按有关政策法规优先办理。
五是质监部门对“农家店”计量器具检测免费。
六是税务部门给予财税政策扶持。对全市范围内跨县(市)区经营、统一核算的直营连锁企业可按“预征-结算”办法实行总部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对“农家店”实行不高于2008年度的定额税,所经营的农产品按照规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对从省内农业生产单位或个人购进农产品的,可凭农产品销售发票或农产品收购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从省外农业生产单位或个人购进农产品的,可凭对方开具的真实有效的普通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金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经上级有关部门及市政府批准在市区举办大型商品展销会,减免户外广告场地占用费等相关规费。其他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税赋优惠政策的,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有关税赋。
七是商务、工商、卫生防疫、质监、药监、物价、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要依法治商,依信护商。除涉及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重大违法行为外,实行“首查警示免罚制”,严格规范对企业的检查和执法行为,杜绝部门间重复检查和对连锁门店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八是今后两年市级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扶持全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支出,纳入全市非公经济5000万扶持资金范围,鼓励和扶持市、区、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商贸流通发展规划要求的重点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商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进以及推进新型流通业态、社区、村镇商业建设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应制定和完善项目扶持政策,安排配套资金。
九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商贸流通中小企业发展,参与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的商贸流通企业享受昆明市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的相关优惠政策。
十是土地部门对在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中新增商业设施和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给予优先提供。
十一是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市级农资淡储补贴。各县(市)区财政也要结合实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淡储补贴、边远地区运输补贴和仓储设施建设补贴。
十二是鼓励有能力的配送企业组织大篷车以流动超市的方式走村进寨,送货下乡。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三)加强行业管理
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管理体制和商品价格监测机制,强化流通领域监督管理,加快商贸流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行业诚信、依法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和谐商贸流通环境。尽力避免个别农家店因“串货”影响农民安全消费的现象出现。运用商务、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执法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整顿市场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行业垄断、无序竞争、哄抬物价等非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净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之成为促进流通企业规范发展、实行行业自律的重要依托。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动态把握重点企业、产品、市场情况,及时分析带有苗头性、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农业生产者和商业营销者提高应变能力。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把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工作实绩,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责任,重点督导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引进、发展环境优化。各县(市)区及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职责明确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奖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牵头、责任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确定阶段性的工作重点,探索建设发展举措,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有序推进,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从商贸发展资金中安排适当奖励金对年度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争创三级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和三级名品(国家名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市级名牌产品)的商贸流通企业享受《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创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08〕46号)的优惠政策。
(五)加强部门协作
构建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通力协作,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解决好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营造齐抓共管、合理推进的良好外部环境,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六)加强人才培养
结合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加强商务部门、商贸流通企业家、农产品经纪人(农民经纪人)、流通企业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素质。围绕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两个大类,突出行政管理、企业高管、短缺技能人才三个重点,分级分类制定城乡商贸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采取引进、培训和交流等手段,通过选调、招考,专业培训、短期培训、外派交流、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强化城乡商贸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为构建城乡商贸网络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七)加强主体培育
积极培育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商贸流通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生产、商贸流通企业主体作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产品经纪人(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种养大户、运输专业户和龙头企业等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由市供销社牵头,组建市、县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对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协调,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社建设。由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牵头组建专业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
二○○九年二月五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的意见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的意见(昆政发〔2010〕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自去年8月以来,全市遭遇严重旱情,旱情的迅速扩大已威胁经济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