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询律网小编整理
2024-11-24 15:33
209人看过
农业
信息
农村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冀政[2006]55号2006年7月18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冀政[2006]55号 2006年7月18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 (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一五”规划》精神,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坚持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深入,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明显,服务 “三农”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迈出了较大步伐,为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部署,加大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力度。要结合我省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将重点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重点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分散、涉农信息系统开发滞后、涉农服务体系单薄、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踊跃、农村基层信息化人才缺乏、涉农信息系统实际应用水平不高、信息进村入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把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把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扶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努力缩小 “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目标:到2010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机制,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传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显著提高,面向农业产业化基地、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农电子商务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 间,行 政 村 基 本 普 及 互 联 网,实 现“村村能上网”;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库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基层涉农信息库和市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较快发展;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完成向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延伸;重点培育2000个乡村信息服务站,90% 以上的行政村实现 “四个一” 标准 (即每村有一套信息服务设备,一处信息服务场所,一名专兼职信息员,一系列信息服务制度)。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电话 “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扩大电话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基本满足通信网到达地区的广大农民装电话的需求,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 “乡村宽带工程”,扩大互联网业务服务范围。抓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农业信息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扩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范围,逐步形成覆盖县、乡 (镇)、村、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生产经营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 “校校通”工程,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河北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应用与维护的长效运行机制。到2008年,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通过各种形式接入互联网,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资源优势,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加大信息网络资源整合力度,采取多种接入手段,推进农村信息网络的延伸。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等公共信息网络和适用信息技术、信息终端,加快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电话语音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手机短信服务和专家手机咨询等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深化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农业信息、农业科技与农业物资配送相结合的 “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与电信运营企业相结合的农村信息 “户联网”服务模式。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利用多网融合等方式,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实用的信息服务,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步伐。
(二)加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全省 “三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和全省农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逐步形成全省共享的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和农业专家智能咨询、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网上推介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整合和利用涉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及信息资源,形成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农业信息资源库。
2、力推进县域特色农业经济信息化。结合我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按照需求主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的价值链带动作用,推广 “公司+基地 (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分散的资源和农业企业、农贸市场、农业经纪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县域经济特色网站建设,有效地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市场渠道。到2010年,形成50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网站。
3、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村和县域经济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县域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照 “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完善省、市、县三级网站体系,突出农业门户网站、行业专业网站和地方特色网站建设,建成 “服务便捷、功能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优化网络结构,增强网络应用服务能力。
5、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经济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的适度对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区域科技、市场信息中心的作用,促进城市信息网络系统向县、乡、村延伸,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对周边县 (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信息网络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1、导和鼓励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应用系统。依托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软件开发和服务企业开发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急需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积极推广相关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测、疫病监测预警等体系的建立健全。
2、极推进先进的农业智能生产管理技术、3S (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系统 RS)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在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期间,结合全省农业生产示范区的发展,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并及时推广示范经验。
3、开发农资类、快速消费品类、农产品流通和公共服务等为重点,结合邮政服务体系和面向农村服务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以及农资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等环节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资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4、一步推进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开发推广符合农村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土地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需求的农村村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系统,农村教育、政策补贴、卫生防疫等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和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系统,促进农村社会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教育和培训。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各类农业信息网等,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转产转岗、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充分发挥河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省农林科学院等涉农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优势,建设一批面向 “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并为培养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骨干服务。 “十一五”期间,加快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农村信息服务骨干队伍和经纪人队伍。
四、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农 业、信 息 产 业、发 展 改 革、科 技、教 育、水 利、林业、广播电视、中小企业、通信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引导性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加强支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研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投资保障机制和效益评估体系,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入,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电信运行企业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优先支持涉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在电信资费、频率资源、电信网号码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的优惠政策,为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供保障。
(三)加强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根 据 各 地 区 域 特 点,利用现有资源,尊重农民意愿,提供农民欢迎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政策,指导工作开展。开展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信息化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选择基础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在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地区设立示范点,给予重点支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四)建立机制,加速人才培养。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信息化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针对农业和农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突出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的培训。要制定吸引高层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与对外交流,重点培养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导鼓励涉农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技术培训。
(五)加强宣传,推广经验。通过开展新闻报道、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宣传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附:河北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二○○六年七月十八日
河北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搞好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业网站发展较快,先后建成农业综合网站、部门行业网站、特色专业网站和其他农业网站850多个。信息资源开发逐步深入,已形成文字、图片等网络信息资源2800G 以上,涵盖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各个方面。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电话语音、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服务方式广泛应用,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直接利用信息的农民日益增多。信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省农业信息管理人员2200多人,经农业部网上认定的农村信息员9000多人。大量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带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当前我省农业信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地方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信息服务主要靠政府推动,服务主体单一,社会化、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特色专业网站数量少,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于网络建设,网络信息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以农民能够普遍接收的价格,实现信息进村入户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信息化要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加快实现 “四个转变”:即信息服务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转变,服务对象由政府部门为主向农村各类生产经营组织和广大农民转变,农民获得信息途径由 “二次传播”为主向直接获取转变,信息服务方式由农民被动接受向农民与专家互动转变,切实解决信息服务 “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基本原则。继续遵循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1、资源,共建共享。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对网络传输资源、农业信息资源、涉农部门内部技术设备及人财资源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2、方参与,共同推进。要坚持走政府支持、商业化发展的路子,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3、理分工,密切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合理确定分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同向,合力服务农民,确保农业信息服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4、极探索,求实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应用、工作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
(三)发展目标。到 2007 年底,以农业监测预警、市 场 监管、农产品销售和科技服务为重点,以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卫星通信等为主要传播方式,构建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加 大 农 业 信 息 资 源 开 发 力 度, 网 络 信 息 资 源 总 量 增 加50%以上;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建成 “四个一”标准的村级信息 服 务 站 2 万 个 以 上;加 强 信 息 服 务 队 伍 建 设,培 训 省、市、县三级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农村信息员和农民骨干3万人。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 “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工程”。加快省级门户网站和行业网站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特色专业网站,构建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全面增强服务能力。
1、级门户网站改造。以建成全国一流网站为目标,优化版面设计,更加贴近农民;扩充信息容量,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建立 “冀农百佳网群”,增强品牌效应;实现农业多媒体系统向县级延伸,增强远程多媒体教学、远程视频会议、农民远程教育、宣传培训等功能;建设省农业信息中心双路供电系统,确保全省农业数据中心稳定高效运行。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各级涉农部门配合。
2、业网站建设。农口各部门行业网站要进一步突出行业特点,加快上档升级,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行业信息服务。省中小企业局、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粮食局等部门行业网站,要加快向商业化运作方向发展。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粮食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配合。3、色专业网站建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县级有关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行业协会创办一批特色专业网站,加快构建全省区域特色专业网站体系,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重点支持建设50个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专业农业网站。此项工作由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省农业厅配合。
(二)实施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按照 “符合省情、农民急需、简单适用、共建共享”的要求,以政府为主体,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
1、息资源建设。一是扩充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资源、农业地理信息、宏观农业经济三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全省共享的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库;完善实用技术、政策法规、质量标准、农业专家、农村经纪人、批发市场、招商引资、致富典型、农业企业、科技成果、名优产品、农业大户等12个全省共建共享数据库。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粮食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配合。新建农产品进出口、农村合作组织、农业视频点播、抗旱节水、粮食购销调存、农业气象、农村职业技能人才、名优新品种等8个特色信息数据库。前3个数据库由省农业厅负责,后5个数据库分别由省水利厅、省粮食局、省气象局、省供销社、省农科院负责。二是完善信息采集系统。根据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现有信息采集渠道进行梳理和规范,增设农产品市场、科技、生产等信息监测采集点,完善采集指标体系,规范采集业务流程。同时,定期向有关权威组织机构购买数据和信息,增加国际信息量。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粮食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配合。三是推进农业信息标准化。本着“科学实用、稳步推进”原则,以信息采集、网络管理为突破口,制定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发布和服务等标准体系。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粮食局、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配合。
2、用系统开发。加大应用系统开发力度,促进信息资源便捷高效利用。(1)农产品市场供求系统。依托全省农业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实现 “一站发布,全网共享”。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农业部门配合。(2)专家农户互动邮箱系统。建设全省涉农部门共用的邮箱系统,建立运行高效、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邮件服务体系,促进专家与农民的信息互动。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3)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农产品监测预警和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子系统,对大宗农畜产品进行监测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4)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系统。对现有批发市场价格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农资、粮油市场价格信息,搞好行情分析,定期测报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价格信息。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粮食局配合。(5)农产品网上推介展示系统。借助现有门户网站,开发农产品网上推介展示系统,集中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展示交易名特优新农产品,探索网上交易。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局、省供销社配合。(6)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整合部门和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信息,建立统一平台向社会公布,促进成果转化,引导农民致富。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农业部门配合。(7)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利用 GPS技术收集整理土壤相关数据,建立全省土壤检测数据库,实现自动利用土壤检测数据提供科学施肥配方,优化土壤结构。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8)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系统。整合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资源,及时汇总、分析、发布疫病防治技术和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技术服务。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9)农业气象服务系统。重点建设气象信息服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农业气象数据存储检索等3个子系统,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此项工作由省气象局牵头,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配合。(10)农经信息服务和分析系统。对 农 业 基 本 条 件、生 产、投入、产出、灾害、林业、畜牧业等基础信息进行多种统计,分析预测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提出生产建议。此项工作由省农科院负责。(11)农业节水服务系统。重点建设 工 程 节 水、管 理 节 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技术系统,及时发布旱情预报,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此项工作由省水利厅负责。(12)农村职业技能人才系统。建立农村职业技能人才档案,提供农民工需求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此项工作由省供销社牵头,省农业厅配合。
(三)实施 “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综合利用电脑、电话、电视等现代媒体,结合传统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服务。
1、力推广 “三电合一”服务模式。充分利用 “12316”全国农业服务热线,在全省117个 “电波入户”示范率先建起 “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平台。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2、发手机短信平台与专家咨询系统。以11个设区市为主体,在全省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并做到互联互通。此项工作由各市政府负责。开通 “千名专家手机咨询系统”,实现农村手机用户与农业专家的互动。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牵头,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3、托河北 远 程 教 育 网 和 计 划 生 育 网 积 极 开 展 信 息 服 务。今年10月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解决偏远地区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分别由省教育厅、省人口计生委牵头,省农业厅配合。
4、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集信息、技术、物资为一体的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互联网查询、信息发布、农资供应、技术咨询、资料阅览等综合服务。此项工作由各市政府负责。
5、鼓励信息产品企业开展商业信息服务。按照 “规避风险、适度超前、市场运作”的要求,积极鼓励实力强、讲信誉的信息产品企业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销售伪劣终端机行为,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此项工作分别由省信息产业厅、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负责。
(四)实施 “信息服务队伍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农村信息员培训。重视对农民的培训,鼓励农民学网、用网、建邮箱,推动互联网信息在农村的直接应用。创新培训方式,依托有关大专院校,利用多媒体系统开展网上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快培训步伐。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省、市、县都要制定农业信息化 “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指导农业信息化工作。各市要制定今明两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工作,实施方案于8月10日前报省农业厅。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涉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把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部门预算,满足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需要。按照 “谁能带动发展、就扶持谁”的原则,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
(三)创新体制机制。着眼长远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创新意识,下大力消除影响农业信息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弊端。按照 “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加快各级政府农业网站的运管机制改革,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商业运作成效明显的网站给予支持。以农民获益、农民满意为标准,广泛开展 “百网争佳”、“百县创优”、“千村万户示范”活动,对涌现出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建立创优激励机制。
(四)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一系列扶持 “三农”的优惠电信资费政策。切实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通信条件。鼓励电信运营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电信资费,最大限度地开展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普遍服务。组织开展 “送网下乡”、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抓一批农业信息化服务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局工作发展。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