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条文> 民商法类 >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3]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更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达市府发[2013]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2〕2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我市中医药进一步发展。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到2015年,建设以二、三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使中医药服务覆盖城乡、方便可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各综合医院全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区集中建设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医科标准化建设率达80%以上,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量达40%以上;60%的县(市、区)建设成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区),努力实现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和大型专科医院的中医床位应不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特色诊疗设备不少于10种,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中医药服务项目不少于3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室)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相应中医诊疗设备,并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医生,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均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资源,至少建设1所规范性的县级中医医院。
(二)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等级建设,力争2015年前所有县级中医院达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鼓励百万人口大县积极创建三级乙等中医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加快改造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条件及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要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力争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三)积极促进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具有相应资质和准入条件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可以开办个体中医诊所,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重点专科建设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特色医疗
(一)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
1.培育名医。大力推进名中医培育工程,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评选;市级名中医师每5年开展一次评审,力争到2015年培养一批市级名中医师;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名中医评选,建立名中医群体。激发中医药人员学习钻研中医“经典”理论,提高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学科带头人到其他省市先进中医院学习培训,为县市级名中医师的成长和入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师奠定坚实基础。
2.培植名科。支持中医专科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市级科研立项予以倾斜。到2015年前,每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新培植市级重点名专科(含农村特色专科)5个,每个市级重点专科由市财政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创建国家或省级重点专科(含农村特色专科)3个。
3.建设名院。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广泛使用中药饮片和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至少建成2所中医药技术精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优势明显、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中医名院。各级中医院要坚持中医办院方向,人才结构、科室设置和技术服务要以中医为主体。
(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1.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加强中医药民间传统医药知识与技术整理、研究和利用,鼓励名老中医专家总结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著书立说、传授学术思想。做好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和老药工经验的挖掘整理、传承推广。
2.加快中医药创新工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中医院建立临床研究所(室),筛选开展对中医治疗有优势的病种的防治研究,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中医药有关的科技评审或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
(三)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积极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实施中医药健康指导,积极推广运用中医药。鼓励中医药康复事业发展,努力提升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体质辨识、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预及孕产妇、儿童和老年人医疗保健等服务能力。
(四)支持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
加大对中药制剂发展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简化中药制剂审批程序,经药监部门批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内部调配使用;支持二级以上(含二级)中医医院建设制剂室;依法重新核定中药制剂的市场定价,适当调整中药制剂的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程序将其纳入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将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使用方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促使中药制剂健康良好发展,力争到2015年底,每一个中医医疗机构均开发一批中药院内制剂。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及健康指导,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中医药科普园地。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医医疗机构在发展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服务宗旨、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内外环境要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大力开展中医师承工作
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和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要制订中医药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拨付专项经费,积极开展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工作,培养和确定名老中医继承人,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探索更加实用快捷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二)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
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吸引中医药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积极解决好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等问题。面向基层医生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允许公立医院经验丰富、水平高、受群众欢迎的临床中医药人员到社区、农村行医问药。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订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六、培植和发展中药产业
(一)促进中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市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性,特别要加强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珍稀野生中药材良种繁育、审(认)定及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培育基地。各地要结合农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种植生产基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中药企业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支持企业参加规范化种植认证。
(二)加大中药开发和中药企业支持力度
积极开展民间中医药验方收集工作,开展名方、验方筛选评价研究与普及应用,开发现代中药制剂产品。支持中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选择有条件的中药企业进行扶持,重点扶持若干个集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研究、生产、商贸、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三)加强中药管理
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严格执行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认证和道地药材专用标志制度,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的监管,着力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七、积极创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落实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尊重、百姓满意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部门职责
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中医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行业管理职能。发展改革部门要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加大中医药事业基本建设力度,及时调整体现中医药技术价值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传统制剂项目的收费标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安排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支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与中医药发展相关的人才引进、医保及薪酬政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支持医疗机构中药特色制剂研制,促进中医特色发挥。国土资源部门要支持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对符合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科技部门要推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支持中医药技术研究。宣传部门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
(三)落实医保政策
重视和加强中医药应用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经审批的中医诊疗项目及中药院内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5%-10%。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另行制定。
(四)强化行业管理
加强中医药行业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行业管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13年8月19日

评论

娇喘界的小仙女

如果可能的话,把大达州打造成中国中医中药材基地,发扬中国国卒精品。

10天前

幻怜

[赞][赞][赞]

10天前

多余的老脸〆

搞起来当然好,还望种植时,少放化肥,中医药才能走得远…

半年前

洛莜残雪

期望值太高了!

半年前

相关法律条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沈政发〔2011〕3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健康财富,是我国人民几千年与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1〕9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宝政发〔2012〕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加快中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02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

律师最新回复

我是律师

 

律所合作请联系客服

服务时间 9:00-18:00

400-600-7222

询律网公众号

询律网公众号

案源信息早知道

询律网APP

询律网APP

快捷回复咨询

友情链接(权重2+QQ:3425826150):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0099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湘B2-20210501 投诉举报: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询律网 Copyright © 长沙询律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财富中心FFC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转载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将他删除。
现在整个网络流量生态,网站访问占比极低,本站访问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没关闭只是基于情怀。
有一些不良律师或不要脸的企业,在不告知我们的情况下,非法采证,恶意起诉,我们将奉陪到底。再一次声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权申诉均会在不超过两个工作日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