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实施意见
询律网小编整理
2024-11-23 16:28
185人看过
创新
以色列
园区
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7〕4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有关单位: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国内首个两国政府间合作共建的国际
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实施意见
(常政发〔2017〕49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有关单位: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国内首个两国政府间合作共建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园区,对常州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树立开放创新“江苏标志”、打造创新驱动“国际典范”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有关行动计划、实施协议和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把中以常州创新园打造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国际合作典范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不断丰富园区的科技内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探索中以合作的最佳模式,在根植先进理念、引进专家人才、孵育科技项目、培育创业企业、搭建平台载体等方面做出特色和成效。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政府主导、合作共建。在中以两国政府层面主导推进的大框架下,依托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工作机制,发挥部、省、市各级积极性,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资源力量,协同推进园区建设。
2. 坚持创新为核、全面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创新”,在发展中要始终突出创新这个关键,不断探索以色列创新模式的本地化实践,形成健全、高效、可操作性强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推进在科技、人才、产业、文化、教育、经贸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3. 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借鉴学习以色列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为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提供示范引领。
4. 坚持市场机制、多方共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类主体活力,集聚创新资源,实现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5. 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着力提升园区人居、营商、服务、人文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一心一基地,一轴联五片”的总体规划布局,发展医疗器械、石墨烯、电子商务、高效农业、影视新媒体等产业,至“十三五”期末,形成2-3个产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的以色列企业集聚区、来华投资的第一站、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和技术成果转移基地,打造成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四、重点任务
围绕构建国际化开放创新大格局,努力建设“五个区”:
(一)建设创新型经济国际化示范区
以色列是拥有大量创新创业资源的创新国度,针对这一显著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对以合作,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创新为主要的驱动力,发挥本土的企业、市场、资金等优势,积极引进、投资以色列原创技术,逐步在我市形成创新型经济业态,实现产业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型。至2020年,吸引中以合作创新企业100家,中以技术转移100项,吸纳孵化创业资金50亿元。
1. 加快项目和企业引进。加快落实《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以色列企业进驻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激励政策》,与以色列经济部、以色列创新署密切合作,共建中以常州创新园联合办公室,引进以色列高技术企业。利用园区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影响,广开渠道,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以色列原创技术的创新创业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各地知名企业牵头的中以合作、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以以色列项目和企业为主要特色,各类项目和机构集聚的国际创新园区。
2. 发挥本土企业积极性。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贴近国际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合作开发等方式,充分利用以色列丰富的人才、项目、企业、机构、资金等国际资源和国际优势,跟踪世界发展趋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国际联合研究与开发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以色列设立科研机构和投资项目。发挥骨干企业在市场销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与以色列原创技术相结合,逐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3. 加强创新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以色列中小微企业众多的特点,发挥中国的市场规模以及资金优势,围绕创业链配置资金链,促进以色列创新创业企业与“中以创新发展基金”等资本的快速对接。着力发展以“创投”为重点的股权投资,以“科贷”为优先的银行贷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大力推广“孵化+创投”等新模式,推动在孵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加速成长。
(二)建设创新资源国际化集聚区
致力构建创新创业网络,吸引以色列等国际创新技术、人才、项目、企业、平台、资金等资源向园区集聚,实现重点聚焦和关键突破,共建国际科技经济多元开放共赢的合作局面。至2020年,签约国际合作项目30项,吸引国际合作、交流人才1000人次,集聚中以合作科技创新平台3-5家。
1. 引进先进技术。针对以色列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水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利用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国内高校院所、在常高校等渠道,围绕常州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引进以色列技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线上与线下、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 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放眼全球视野,积极引进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互动,开展高级猎头、高端培训、管理咨询、市场拓展等服务,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专业人才,支持、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
3.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以方共建以色列元素的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以创新孵化器、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提高园区承接以色列技术转移和再创新的能力,立足园区辐射常州,打造全国领先的对以国际技术转移高地。
(三)建设创新生态国际化引领区
学习借鉴以色列创新创业先进经验,与以色列有关机构合作,促进创业培育孵化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试,打造创新生态全链条。至2020年,孵化创新创业项目30个,吸引投融资、管理咨询、技术转移、法律顾问、教育培训、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20家。
1. 建设中以孵化器。与以色列产业技术孵化器及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创业机构开展合作,建设中以孵化器,学习以色列创业培育孵化模式,引进以色列初创企业和人才团队。针对企业在发展初期的投融资、教育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咨询、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全方位服务。对创业团队进行技术与市场层面的辅导和培育,加强国际国内产学研合作,提供来自以色列及世界各地专家的研发建议、商业计划、创投资金等国际资源,协助初创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让极具市场潜力的初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成长型企业或其它企业并购的目标。
2. 健全国际化科技服务体系。学习以色列先进做法,鼓励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发展科技服务新兴业态,形成互为配套的生态链条。建立以色列科技成果项目库和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网上技术需求及创新成果,探索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依托国家和省“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与保护实验区”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庭、维权援助中心、评估中心和运营交易平台,促进国际技术规范有序交易流转。
3. 开展区域先行先试。依托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中方成员单位,围绕以方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诉求,以及在园区发展过程遇到的制约瓶颈、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以中以两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为契机,以国内先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为样板,学习借鉴经验做法,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争取政策先行先试。
(四)建设人文交流国际化特色区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以色列双向人文、商品和服务经贸合作,深化在民生、文化、教育事业等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友城交流,增进中以人民友谊,形成人文交流的鲜明特色。至2020年,开展中以经贸交流20项,中以文化交流20项,中以教育交流10项以上。
1. 开展经贸交流。与以色列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往来互通,引进以色列优势技术,在医疗卫生、农业、环保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和试点示范。
2. 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友好城市建设,与以色列文化部门、民间艺术组织的合作对接,通过开展画展、艺术团组互访等形式,加强与以色列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2. 开展教育交流。推动国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中以友好学校,组织中以教育交流活动。整合全市的优势科教资源与以色列开展交流合作,打造特色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的国际人才培训基地。
(五)建设人居环境国际化风情区
提升园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水平,融合产业、居住、教育、金融、宗教、健康医疗、旅游等功能,营造国际化人居环境,逐步建成具有鲜明犹太文化特色又兼容多元文化的风情区。
1. 打造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打造医疗器械、石墨烯、电子商务、影视新媒体等产业片区,建设国际化标准厂房、商业配套、住宅、研发办公楼、物流仓储用房等基础设施,形成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片区。
2. 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统筹依托西太湖秀丽的江南自然景观,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围绕犹太人文、历史、宗教、建筑等特色元素,展现犹太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实现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3. 打造国际化生活社区。打造外籍人士宜居的国际生活社区,逐步完善犹太礼堂、洁食餐厅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犹太文化特殊需要及外籍人士对宗教服务、教育文化和社交平台的差异化需求。提供语言培训、生活指南、活动组织等各方面服务,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五、保障措施
1. 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级的作用,建立健全沟通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依托中以两国“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机制,每年汇报园区共建工作重要事项;依托科技部、江苏省政府、以色列创新署,定期沟通园区共建工作;依托我市中以常州创新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将园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内容,按照细化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和考核。
2.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市、区两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中以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支持等方面。同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注入园区,放大资金杠杆效应,提高使用效益。对落户园区的以色列项目及中以合作项目进行优先支持,开展以色列领先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
3. 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武进区在园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中以常州创新园管理办公室”工作机构,调动市中以常州创新园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在全市范围内对以色列资源统筹规划,优先向园区集聚,争取形成高地效应,避免有限的以色列创新资源在市内分散竞争,在经济、民生、人文、科教等领域,在人才、项目、资本等方面,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全市上下营造创新国际化的氛围。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5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常州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