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2025-01-18 17:17
151人看过
农村
农业
加快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鲁发[2009]1号2009年1月30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
(鲁发[2009]1号 2009年1月30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精神,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008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遇到的困难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工回流、农产品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业稳定增效、农民较快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也要看到,中央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战略部署,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必须变挑战为机遇,在创新中抢抓善抓机遇,坚定信心,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农村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启动粮食生产千亿斤能力建设,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重点县利益补偿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大县倾斜,确保粮食生产重点县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扩大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奖补试点。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引导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特别是“新特优”产品,实施果业振兴计划,加快林果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效益。加快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稳定生猪、棉花、油料等产业发展,落实扶持奶业发展政策,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蛋鸡养殖场改造。加快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加快500万亩标准化鱼塘改造工程,推进水产品健康养殖,扶持发展远洋渔业。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促进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严格产地环境、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以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健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政府监管环节,以健全全程监管体系为重点,加快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溯制度。倡导健康食品消费,健全完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营销制度。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良种化、信息化、机械化、精准化和产业化。推进科技资源有效整合,继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工程、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抓好对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的培训。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机制。
三、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全面落实补贴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完善目标清晰、引导有力、直接到户、简便高效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财政涉农资金一本通”支付体系,提高补贴拨付效率。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全覆盖。落实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政策。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机具类型,通过补贴带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新机具、新技术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逐步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比重。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生物质产业等农业延伸产业,把农业的潜在优势发挥出来。适应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加工业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毫不放松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就近转移与外出就业相结合,多渠道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努力稳定农民工现有就业岗位。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和农村技能提升计划,搞好输出地和输入地协作,加快有序转移。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形式,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搞好创业培训,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农民转移就业。坚决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六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山东水网;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加快水库除险加固、黄河二期标准化堤防和沿海防潮堤建设进度;今年完成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和136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省市级边界河道治理工程和重要支流治理步伐。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扩大田间末级渠系改造。
加快“水电路气房”建设。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与改造,推进运行机制创新,新增饮水安全人口260万人。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新建和改建通村公路6000公里,改造县乡老油路5000公里,健全管理养护机制。加快户用沼气建设,新增用户55万户。加快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搞好旧村改造试点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农村安居工程,补贴农民新建住房,帮助困难农民改造危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加快“农家店”改造和农村日用品连锁配送经营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重点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农机作业规模化三大工程。扶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建立高能耗农机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花生、棉花、薯类、蔬菜等作物生产及林牧渔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搞好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
五、认真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抓好农村文化大院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含冬季取暖费每生50元)。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4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工作。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逐步统一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完成266所乡镇卫生院、13000所村卫生室的更新改造。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辅助制度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60元。
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将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000元;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生活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与扶贫开发有机衔接,对农村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扩大贫困村村民互助资金试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搭车收费和其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问题的发生,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六、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将符合法律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划定基本农田,设立统一的永久保护标志,并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各级严禁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取得和退出试点。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对依法征收的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对失地农民办理社会保障。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实施“515”程,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帮助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解决贷款难问题。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愿、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尽快制定《山东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完善管理,规范运作,促进发展。完善产业化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鼓励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渔港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明确水域和浅海滩涂产权,搞好承包经营权流转。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独立考核机制,确保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切实增加“三农”信贷投放。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壮大资金实力,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加快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推广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四荒地使用权、林权、渔权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抵(质)押贷款。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对涉农贷款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行事业站所分类改革,力争3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积极开展财政奖补试点,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运行机制。按照“先化解,后奖补”的原则,对各地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给予奖励,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化解任务。
七、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把农业农村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地方国债首先保证中央安排我省“三农”项目的资金配套。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在对30个欠发达县取消农业综合开发、动植物疫病防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泄洪河道治理等公益型项目补助力度。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强县乡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能力。鼓励各级设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整合支农资金、拓展投融资渠道搭建平台。
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对县域内空间布局统一规划,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搞好县域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等专题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扩权强镇试点。选择部分省级重点中心镇,依法赋予其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凡国家法律法规和省里赋予县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原则上都可以下放或委托试点镇行使。扩大镇级财权,开展财税分成试点,提高镇级留成比例;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支持中心镇改造旧镇,建设经济园区和新型社区;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中心镇倾斜,撤并村庄后整理复垦的土地,置换为建设用地部分主要用于中心镇建设。强化中心镇环境保护、卫生管理、园林绿化、基础设施管理、城镇规划管理等公共服务职能。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有规划、有步骤开展村庄合并工作,以中心村为载体,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以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农民互助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八、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放松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市、县、乡、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突出发展主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践、注重应用,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实际效果,多办农民迫切需要的实事,真正使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尽职尽责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市县乡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向党代会和全委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度。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好农村带头人。按照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搞好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群众团体、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治安防控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基层防治组织建设,推进农村警务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对中发[2009]1号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办法,该出台的政策早出台,该批准的项目早批准,该下达的资金早下达,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健全考核机制,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农民减负、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督促检查,今年下半年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及省委的贯彻意见、中央及省委2009年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督查。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省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