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5-01-17 17:27
271人看过
农产品
产业
农业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玉单位: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玉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创新活市、开放兴市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慢,先进技术要素渗透力弱等问题,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制、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延长产业链,通过农业相关产业联动集聚,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服务业的有机整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协同发展。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原料、木本油料、畜禽等特色产业产值翻番,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14亿元、增加值达184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00亿元,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二、工作重点
(一)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村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形成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外销型农业小巨人。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安置农村劳动力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获得稳定土地收益、务工收入,分享加工销售环节利益。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管理规范、带动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的示范社,形成一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创建一批产业稳定、规模适度、优势突出的示范场,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农资、科技、信息等服务领域,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稳定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力量。到2020年,土地流转面积70万亩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稳定在150户左右,培育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10户,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0个,认定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400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增强农产品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突出烤烟、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木本油料、畜禽等特色产业优势,着力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原料保障能力。稳定160万亩粮食、20万亩油菜生产基地,引导60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向中海拔地区高稳产农田聚集,以通海、江川为重点建设1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以华宁、新平为重点建设30万亩特早熟优质柑橘生产基地,以元江为重点建设15万亩芒果、火龙果等热带特早熟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通海、江川为重点建设3万亩百合、玫瑰、洋桔梗等鲜切花、盆花生产基地,以新平、元江、易门、华宁为重点建设7万亩芦荟、除虫菊、重楼等生物药原料生产基地,以新平、华宁、峨山、易门为重点建设200万亩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生产基地。以红塔区、易门、新平、峨山、华宁为重点建设年出栏5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以红塔区、易门、华宁为重点建设年出栏6000万只肉禽生产基地,以通海为重点建设 15万吨禽蛋生产基地。支持市内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走出玉溪,创建蔬菜、花卉、水果、畜禽养殖等生产基地,做大产业规模。支持市内龙头企业与市外农业经营者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给链。(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烟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大力推进农产品分级、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提高原料供给质量。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支持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稳步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做大以粮油、果蔬、畜禽、生物药原料、木本油料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改造提升加工装备设备,提高加工能力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前延后伸融合发展。以“园中园”的方式,建设高新区九龙、江川区龙泉、澄江九村、通海里山、华宁新庄、易门曾所、峨山小街、新平小横山、元江江东等农产品加工园,汇集加工、仓储、物流、信息等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相互融合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创建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4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产品集贸市场16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9个、专业批发市场9个、境外农产品营销机构20个,支持新建一批农产品外销直销点,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玉溪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下乡双向流通的格局。以香港、北京、上海和东南亚国家为重点,举办农产品推介展示活动,提高玉溪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加工设施,支持农产品外销和运输企业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提升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农产品外销成本。到2020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3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突破40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以现代农业庄园、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美丽乡村、森林资源为载体,依托哀牢山、红河谷、抚仙湖、哈尼梯田等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的拓展。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一批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培育一批特色明显、设施完备、服务优良的经营主体,推出一批彝绣、土陶、花腰银饰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手工创意产品,提升一批柑橘节、芒果节、开渔节、花街节等特色乡村节庆活动,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示范企业。到2020年,建成产加销、休闲、观光、体验融为一体的农业庄园50个,创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20户,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旅游发展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发挥供销、邮政、农技等部门在网络渠道、品牌信誉和技术人才方面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其由单一服务环节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公益性、普惠式服务。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和种苗统供、产品统销等社会化服务,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代耕代收、统防统治、贮藏保鲜、农机具维修等市场化服务,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有针对性提供信贷、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责任单位: 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引导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围绕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资金和人才,推动建设一批与农产品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农业装备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以喷滴灌、PE管材为主的节水设施装备,以微耕机、拖拉机为主的农机装备,以智能温室、湿帘降温系统为主的农业智能设备,以育苗盘、农膜、大棚设施等为主的农业生产设施,以蔬菜、水果、禽蛋为主的农产品包装材料,以自动孵化、喂料机、喷淋设备为主的标准化养殖设备,以果蔬分选、果汁压榨为主的果品加工设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八)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不同类型、多种方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融合发展模式和业态,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推进试点示范县乡农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升级。支持通海争创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重点打造红塔区大营街、江川区雄关、澄江龙街、通海兴蒙、华宁盘溪、易门龙泉、峨山甸中、新平漠沙、元江曼莱等9个试点示范乡镇(街道),每个县区打造2个试点示范村、3个试点示范企业和5个试点示范合作社。(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旅游发展委、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考核。各县区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注重规划引领。各县区要深入研究,理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特点、优势、短板,找准突破口,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规划相衔接,抓紧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措施、目标,谋划一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项目,实施不同类型、方式的试点示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市级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在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创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等方面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市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投资导向作用,优先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大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旅游发展委)
(四)强化招商引资。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招商项目库,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建立农业产业招商激励机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生产规模大、示范带动广的重点项目,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涉农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以商招商,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强化招商服务,在项目规划、立项、申报、审批、落地等重点环节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确保招商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强指导检查。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围绕主体培育、融合模式、试点示范、政策创新等做好指导服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动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4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