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出现问题走向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往往是父母最为关注的。尤其是当孩子还只有4个月大的时候,这些问题更加敏感且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
一、4个月大孩子的抚养权归属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这是因为在婴儿阶段,孩子通常更依赖母亲的照顾,母乳喂养等因素也使得母亲在照顾年幼子女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1、母亲不宜抚养:虽然原则上孩子归母亲抚养,但如果母亲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无法获得抚养权。例如,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
2、父母协商一致:如果父母双方协商一致,且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也可以由父亲直接抚养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1、有固定收入:一般按照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如果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这里的月总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
2、无固定收入: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例如,从事个体经营的父母,没有固定的月薪,就可以参考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收入来计算抚养费。
3、特殊情况:如果子女患有重大疾病或者有其他特殊需求,可适当提高抚养费的给付比例。
(二)抚养费的支付方式
1、定期给付: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一般是按月、按季度或者按年支付。通过银行转账、现金交付等方式,将抚养费按时支付给抚养孩子的一方。
2、一次性给付: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且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全部抚养费。但这种方式相对少见,因为未来的情况难以完全预测,一次性支付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1、增加抚养费: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可能会增加。如果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或者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等,子女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例如,孩子突然患上了严重疾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原有的抚养费就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2、减少抚养费:如果给付抚养费的一方出现经济困难,如失业、重大疾病等,确实无力按照原定数额支付抚养费,也可以与对方协商减少抚养费的支付。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询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