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社会中,老人曾经为家庭和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他们步入暮年,理应得到子女的关爱与赡养。而《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赡养老人这一重要的社会关系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那么,《民法典》对赡养老人的规定究竟是什么?不赡养老人又是否合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1、《民法典》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里的赡养,不仅仅是给予经济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从物质层面来说,子女要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等费用。例如,为父母提供合适的居住场所,保证他们吃得饱、穿得暖。
2、在生活照料方面,当父母身体不便时,子女应当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如帮助洗漱、陪伴就医等。精神慰藉同样不可忽视,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像逢年过节回家陪伴父母,平时多打电话关心问候等,这些都是精神赡养的体现。
3、《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赋予了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1、不赡养老人在法律上是明确不被允许的。从道德层面讲,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从法律角度出发,不赡养老人违反了《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2、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可以直接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也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调解,说服子女给付。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父母的实际需要和子女的经济负担能力,通过调解或判决方式,确定赡养费数额和给付办法。
3、对于被赡养人有生活来源,但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劳务扶助,起诉至人民法院的,法院也应当受理,从而促使义务人全面履行义务。义务人有能力赡养而拒绝赡养,构成遗弃,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一旦被认定为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父母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如果子女拒不执行判决,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遗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表明,不赡养老人绝不是一件可以随意为之的事情,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以上就是询律网小编整理的民法典老人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不赡养老人的非法性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有法律上问题,可关注咨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