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判刑分为实刑和缓刑两种。那么,判缓刑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情况下可以判缓刑?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判刑分为实刑和缓刑两种。那么,判缓刑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情况下可以判缓刑?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一、缓刑的概念
缓刑,又称缓刑,是指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构成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应当先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检查机构在一定的检查期限内对罪犯进行检查,并根据罪犯在检查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适用具体的刑罚制度。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判缓刑
缓刑适用有严格的限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不满18周岁、怀孕妇女、75周岁的,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的: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社会危害较小。
(二)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就是说,虽然一些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他们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不能表明他们不会被拘留或危害社会,也不能宣布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分子尚未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只能是法官的推测或预判。这种猜测或判断的依据只能是犯罪情节轻微,犯罪分子悔罪表现良好。
(三)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从刑罚的预防功能方面把握。如果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某一犯罪行为猖獗,在适用缓刑时应谨慎(法律规定的除外),以达到教育、引导、威慑、预防的效果,避免适用缓刑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从犯罪分子本人及家庭情况方面把握。要全面了解犯罪分子的道德素质、生活习惯、爱好,是否是初犯、偶犯、过失犯,以及犯罪分子的家庭情况。
三是从社区居民的反映方面把握。我们应该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对犯罪分子平时的行为、一贯的表现和居民的表现的评价,以确定缓刑的适用是否会对社区产生重大。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不适用缓刑。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以上就是判缓刑是什么意思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判缓刑的相关问题解答,如有更多法律问题,可关注咨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