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一)医药卫生科学研究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科学技术现代化、国家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和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的
一、 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 医药卫生科学研究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科学技术现代化、国家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和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一计划,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从实际出发,严肃性和一定的灵活性相结合;逐步实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同行评议,签订合同”的计划管理体制;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思想的自由探讨,提高学术水平。
二、 科研任务的安排审批
(二) 医学科学研究划分为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发展研究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新产品试制和中间试验)三类。各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研究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定出三类研究的合适比例。高等医药院校和大的研究所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应用研究;其他医药卫生单位则侧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三) 医药卫生科学研究计划实行分级管理:
1.国家计划:指国家科委下达的、由国家科委管理的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部级计划:指卫生部下达的、由卫生部管理的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3.省级计划:指省、市、自治区,部直属单位及部属院下达的、由这些单位管理的年度重点研究项目。
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和卫生部管理的研究机构首先要保证上级计划的完成。
上述重点研究项目是指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上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要课题。重点研究项目要逐步实行专项管理。
医药卫生研究课题协作组和医药卫生学会可以向主管卫生部门提出有关科研建议,但不得下达研究规划和计划。
(四) 各研究单位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工作基础,确定本单位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并保持相对稳定。研究任务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对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优先保证。
三、
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五)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由卫生部组织制订和实施。卫生部每年只将国家计划、部级计划项目列入年度计划。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和卫生部所属单位管理的研究机构,根据全国规划和本地区、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经群众讨论和学术委员会(学术小组)评议后,由本地区、本单位审定、上报,同时报部备案。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和掌握国内外情报的基础上进行,计划指标既要先进、起点高,又要切实可行,留有余地。
(六) 研究机构确定研究课题时,对于重大的课题要提出开题报告,组织同行评议,经本单位学术委员会(学术小组)论证和领导审核后,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列入计划。研究机构在完成国家级、部级、省级计划的前提下,可自行确定自选题或与外单位签订合同项目。凡属重大研究项目一经批准,不得任意变动,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时,也要经过批准。
(七) 国家科委、卫生部、省级单位管理的部分重点研究项目试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同行评议、签订合同”。同行评议分别由国家科委、卫生部、省级单位负责组织。同行评议可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包括组织同行专家或委托学术组织的有关专家进行评议或书面征求各专家的意见等。评议内容对项目的目的性、先进性、可行性,试验方法,技术力量,必要的设备条件,经费、物资概算,国内有无重复,技术经济评价等进行全面评议。
(八) 试行合同制。合同制有:(1)科研主管部门(委托单位)与科研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订合同。委托单位在充分了解人员、设备、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向承担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承担单位要按合同完成预定的指标、进度要求和完成期限,并向委托单位提供执行合同的报告和技术资料;承担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保证合同的执行,并协调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方达成协议后签定合同,各自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2)科研项目合同,即使用单位向科研单位提供经费和物资等条件。科研单位交成果,收益分成。(3)成果应用合同。即科研单位向生产单位提供成果,生产单位应用成果,收益分成。(4)中试合同。即生产单位给科研单位提供中试条件,成果供生产单位使用,收益分成。
四、 计划的组织实施
(九) 对科研计划和科研合同的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一般每年检查二次,半年小结,年终总结,按规定上报。采取群众性评议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要向全体人员公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凡执行计划和合同成绩显著的集体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条件上择优支持;对进展不大的,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无故完不成计划和合同的,有弄虚作假欺骗行为的,要取消条件支持或撤销计划合同,直至追究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
(十) 每项研究结果(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必须写出学术性的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并及时发表。研究课题结束时,课题负责人必须建立技术档案交所保存。技术档案资料包括有关技术文件,原始实验数据,实验记录,论文或工作报告,鉴定资料,经费、物资的使用情况,研究进度和合同执行情况等,并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核算。
(十一) 各地区、各研究机构根据课题需要和科技人员情况,组织科研协作。协作方式可灵活多样,讲究实效。所际协作,尽量就地安排,能不跨省的尽量不跨省。协作单位之间可签定科研协作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分工,并明确成果、资料的处理等。协作任务完成后,所有人员都应回到原单位工作。
对于重大的、关键性的研究课题,为了集中力量,快出成果,必要时可采取会战办法,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限期完成。
五、 计划的经费物资保证
(十二) 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也包括本身收入和国内外的资助。在使用上要励行节约,减少浪费,按科研项目或任务的实际需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不能平均分配。对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要做好预决算,专款专用,定期检查;年终将使用情况逐级上报,保证三项任务(新产品试制、中间试制和重大科研任务)的执行和完成。
(十三) 研究机构要加强经济管理,试行以研究室为核算单位并逐步过渡到以课题为核算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研究机构在保证完成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广开财源、增收创汇。可以承担外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通过签订合同,由对方提供经费、器材。情报、测试、计算、翻译、影印等科技服务工作,采取收费办法。附属工厂(车间)的收入和出口技术、出口产品的外汇收入,留成作科研使用。研究机构从自己收入中,按规定比例留成,用作科研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十四) 各研究机构要加强仪器、设备和实验动物的管理。凡属大型精密仪器要实行专管共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对需要的仪器设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自力更生,自行研制,尽量使用国产仪器。省、市、自治区或大的科研单位可建立中心实验室或仪器服务中心。做好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饲养,加强动物实验室和动物房的建设和管理,保证科研需要。
六、 计划管理机构
(十五) 计划管理部门是研究院、所的职能机构,必须予以充实和加强。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各高等医药院校的科研处(科教处),要有专人管理科研计划,有科研任务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一个业务部门担任科研计划管理工作。研究所下面的研究室必要时可设专职或兼职的业务秘书,协助室主任做好科研计划管理。
科研计划管理人员一般应占本单位科研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二,科研计划管理人员大部分应是具有大专水平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技术干部,并应按本人条件给与技术人员待遇和技术职称,并力求保持相对稳定。
科研计划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学习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向和最新成就,研究医学科学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七、 附则
本办法适用于卫生部直属单位、部属医药院校,省、市、自治区卫生局所管理的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机构。
本办法如与国家和地方科委公布的有不一致处,以科委公布的为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