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2025-01-17 06:58
134人看过
预算
国家
支出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的决议(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的决议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并根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8年国家预算,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87年国家决算。
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8年3月26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
1987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是好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年全国的生产、建设、流通和外贸的情况都比预料的好,经济增长速度较为正常;经济体制改革有较大的进展,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宏观控制有新的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1987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完成了国家预算,从资金供应上保证了原定的生产建设和文教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支持了经济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
根据现在的预计数字,1987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346.63亿元,国家财政总支出为2426.92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80.29亿元。这些预计数字,在将来国家决算编成以后,会略有变化,但估计赤字数额不会突破预算。
在上述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243.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国外借款收入为103亿元,完成预算的70.5%。国外借款比原定预算减少,主要是有些建设项目的准备工作来不及,有一部分国外借款推迟了使用时间。国内财政各项主要收入的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2134.82亿元,完成预算的97.3%;企业收入41.56亿元,完成预算的117.5%;国库券收入62.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74.76亿元,完成预算的98.7%;其他各项收入205.11亿元,完成预算的161.9%。此外,这一年还拨付了企业亏损补贴375.49亿元。企业亏损补贴在财政上是按冲减收入处理的,已在国内财政收入中扣除。
在1987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2323.9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用国外借款安排的支出为103亿元,完成预算的70.5%。各项主要支出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612.04亿元,完成预算的93.3%;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21.36亿元,完成预算的112.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3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7.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0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04.6%;城市维护建设支出84.42亿元,完成预算的118.4%;国防费209.7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9%;行政管理费179.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5.2%;价格补贴支出294.05亿元,完成预算的87.2%。此外,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23.14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52.07亿元。
在1987年国家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国务院为实现预算收支任务,采取了若干政策措施,并在先后召开的两次全国省长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发展生产,开辟财源,增加收入,节减支出方面,在推进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执行财经纪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实现了增产增收。各地区、各部门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多做贡献、严守纪律的社会风气,并发动群众,学先进,找差距,挖潜力,抓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4%,国民收入比上年增长9.3%,工业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7.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9.6%,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2%。在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的基础上,国内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7%;如果扣除减税让利等不可比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财政收入则增长6%左右。
(二)积极推进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这一年,各级财政、税务部门把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承包方案,合理确定企业承包基数和承包任务,参与签订承包合同,监督承包合同的执行,并做好年终清算、兑现工作,效果是显著的。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实行承包的预算内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已达10826户,占全部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户数的78.1%;这些承包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和上缴税利的增长幅度一般都高于没有实行承包的企业。同时,去年国家还对部分国营企业提高了固定资产折旧率,调减了调节税,并对电力、森工、纺织、轻工等企业采取了若干减税让利的措施,使企业的自有财力显著增加,企业活力大为增强。
(三)增加农业投入和调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这一年,国家预算内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名项农业事业的支出共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财政部门在预算外还发放了支援农业周转金共16亿元;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业贷款比上年增长30.2%。同时,为了改进粮食、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的合同定购制度和逐步理顺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国家还调减了对农民的粮食合同定购任务,适当提高了部分粮食、油料、棉花的收购价格。上述措施对保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起了很好的作用。
(四)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税收工作的决定》,加强了税收的管理和监督。现在依法纳税、依率计征的观念有了加强,越权减免税的状况也有了改变。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这个《决定》开始,到年底为止,全国共查补偷税、漏税款17.8亿元;另外,还清理出一些地方越权减免税的规定,已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了处理和纠正。
(五)大力压缩和节减财政支出,初步扭转了前两年支出大幅度增长的状况。1985年和1986年财政支出增长很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12.4%,而且连续两年突破预算较多。为了把过度膨胀的支出盘子压缩下来,1987年国务院下决心紧缩财政支出,对基本建设实行“三保三压”的方针,并分配下达了有关控制指标。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承担困难,努力紧缩和节减各项开支,执行情况是好的。这一年,国内财政支出仅比上年增长3%,只超过预算的0.5%,这是几年来少有的,对缓解收支矛盾,控制财政赤字,起了重要的作用。
(六)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严肃了财经纪律。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去年国务院派出许多干部,由副部长级干部带队,深入各地区、各部门督促开展大检查工作,并从各地抽调了一批财政驻厂员到中央各经济部门协助进行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企业开展自查活动,并派出大批工作组,狠抓这项工作,从而使这次大检查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往年做得好一些,不仅严肃了财经纪律,纠正了某些不正之风,而且也清理收回了一部分财政资金。截至去年12月底,查出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共70多亿元,大部分已收缴入库。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收支指标都打得比较紧,执行中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同推进改革、稳定经济有关的开支,这虽然是必要的,但给平衡当年预算增加了困难。(二)为了开辟财源、增加财力,国务院决定开征耕地占用税和扩大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由于这些措施出台时间较晚,再加上征收力量不足,具体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使这两项收入没有完成任务。(三)压缩地方自筹基建投资和行政管理费是去年控制和节减财政支出的重点,尽管这两项支出有所节减,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再加上受物价上涨的影响,以致执行中突破预算较多。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加以改进。
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国务院确定1988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并以改革总揽全局,努力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988年国家预算就是根据这一基本方针安排的。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培养与开辟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要收紧财政、信贷,切实节减和控制财政支出,并做到紧中有活、有保有压,继续把某些过高的开支和费用压缩下来;要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要通过改善宏观控制和加强财政管理,把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确定的数额之内。
现在提请审议的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554.5亿元,财政总支出为2634.5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80亿元。
在上述国家预算总收入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426.5亿元,国外借款收入为128亿元。国内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各项税收2334.34亿元,企业收入45.7亿元,国库券收入90亿元,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资金收入180.7亿元,其他各项收入182.7亿元。此外,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06.94亿元,财政上仍按冲减收入处理,已在国内财政收入中扣除。
在1988年国家预算总支出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支出为2506.5亿元,用国外借款安排的支出为128亿元。各项主要支出的安排情况是: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632.67亿元,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122.08亿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53.79亿元,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446.76亿元,城市维护建设支出88.7亿元,国防费215.26亿元,行政管理费180.56亿元,价格补贴支出358.27亿元,国库券还本付息支出35.07亿元,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53.04亿元。此外,总预备费编列25亿元,其中,中央预备费为10亿元,地方预备费为15亿元。
在编制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供应之间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年财政扩大财源、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国家财政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新的减收增支因素,加大了今年财政平衡的压力。为了确保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和改革所必不可少的资金需要,并把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国务院确定了若干有关财政收支的政策性措施,已在国家预算中作了安排。主要的措施是:
(一)开辟新的税源,扩大发行债券,增加财政资金。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级差收入,加强土地管理,拟从今年起,对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各种经济凭证的管理,确定对一些经济凭证开征印花税。这两种税收,由于出台时间较晚,而且又属于新开征的税种,因此当年收入不会很多。鉴于开征这两种税,需要摸索经验,拟由国务院发布暂行条例或试行办法执行,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拟定税法,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为了适当集中各方面的财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今年将发行国库券90亿元,比去年增发30亿元,并在发行办法上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是还本付息期限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实际利率也有所提高,并允许国库券在发行后的第二年进入金融市场流通,可以买卖,也可以到银行贴现。这样,有利于群众认购,也有利于推销,是会受到群众欢迎的。另外,为了稳定经济、控制计划外基建规模,确定各专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用今年增加的储蓄存款,购买财政专项债券40亿元,用于生产建设事业。发行国库券和财政专项债券,无疑是国家的一项债务,将来是要还本付息的。但是,通过债券形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不仅有利于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加快国家四化建设,而且有利于控制货币发行。这是目前许多国家通常采用的一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和运用。
(二)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今年国家预算中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53.79亿元,比去年增长14.6%;银行安排农业贷款237亿元,比去年增长10.3%。此外,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安排扶贫专款26亿元,用于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为确保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确定从今年起,把原来由国家财政统一安排使用的农村耕地占用税收入全部用于扶植农业生产。其中,归中央支配的20亿元,已列入国家预算的有关科目;归地方支配的部分,尚未列入国家预算,但也要按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全部用于农业。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这项税收的征收管理和资金分配工作,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用。同时,为了增加粮食、肉类、糖料等重要农副产品的供应,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拟在基本稳定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的情况下,适当调高小麦、油菜籽、北方稻谷、南方玉米的收购价格,对糖料实行价外补贴,对农民养猪拨付议转平饲料粮60亿斤。采取这些措施,财政上需要相应增加价格补贴24.6亿元,已在预算中作了安排。
(三)建立基本建设基金制,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今年国家预算中安排基本建设支出632.67亿元,比去年增长3.4%,其中用国内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504.67亿元,比去年减少0.9%;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128亿元,比去年增长24.3%。为了使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定从今年起,改革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建立中央基本建设基金制,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按计划负责管理。今年国家预算中由中央财政用国内资金直接安排的基建支出为304.45亿元,即以此数作为中央基本建设基金的基数,然后从国家预算的中央财政收入中划出若干收入项目,作为基金的固定来源,抵顶基数,不足部分为80.88亿元,由中央财政定额拨款。这样,今后随着这些项目的收入逐年增加,可以相应增加基本建设基金的来源。基建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每年在国家预算中列收列支。今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和对银行基建贷款的贴息,包括经营性的和非经营性的,都在基金中统筹安排。此外,为了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确保电力投资的稳定增长,从今年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企业用电每度征收2分钱,作为电力建设的专项资金,放在国家预算之外进行管理。过去经批准每度电已加收2分钱的地区,这次不再加收;有些未经批准自行加收的地区,一律改按国务院统一规定的办法执行。根据测算数字,采取这项措施,将增加用电企业的成本,相应地减少财政收入25亿元。
(四)适当增加智力投资,保证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开支。近几年,我国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增长很快,“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5.2%,1986年增长20%。去年在对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这部分开支仍增长了6.7%,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这说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加强智力投资、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今年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安排了446.76亿元,比去年增长10.2%,其中教育经费安排253.9亿元,比去年增长12.2%,都超过国内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当前国家财政困难、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国家预算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安排已作了很大的努力。当然,同这些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经费还是相当紧的。为了进一步调动文教事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国家将进一步完善预算经费包干办法,并鼓励有收入来源的单位,通过扩大有偿服务项目,积极组织收入,增加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经费。
(五)适当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解决由于物价上涨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困难,根据国家财力的可能,确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增加职工的收入:一是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已提高了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并进行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聘任工作,去年只增加一个季度的开支,今年需支付四个季度的开支,已在国家预算中作了安排;二是从今年起,适当增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奖金,并相应提高企业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的免税限额,适当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三是对主要食品的定量供应部分,各地根据价格上涨的不同情况,要给职工以适当的补贴。采取上述几项措施,国家财政约需拿出70亿元左右。
(六)实行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去年国家对各项支出进行了压缩,使近几年财政支出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财政支出的总规模仍然过大,超过了国家财力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务院决定,今年除部份职工工资(奖金)、价格补贴、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某些必须保证的事业发展经费适当增加外,基本建设拨款、其余各项事业费和行政费都必须低于或大体维持去年的水平。今年中央财政用国内资金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已作了压缩,各地方动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更要从严控制。今年国家预算中编列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为78亿元,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去年地方财政自筹基建投资超过预算的23亿元,应当从今年的预算指标中扣除,这样,今年地方财政自筹基建投资实际只有55亿元。今年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安排为128.4亿元(公检法支出不在内),比去年预计执行数减少2.2%。为了严格控制这两方面的支出,国家将专门下达控制指标,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按下达的指标进行控制。
各位代表: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是经过反复测算和调整后拟定的,尽管收入打得比较积极,支出安排得比较紧,但是收支相抵,仍有赤字80亿元。为什么今年国家财政赤字压不下来呢?主要是因为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今年的财政收入中已经考虑了目前能够增收的各种因素,难以更多地加上去;而农业生产、重点建设、智力投资都需要国家安排大量资金,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民生活改善也需要国家财力支持,经常性的经费开支又不可能作过多的压缩。因此,财政赤字还难以消除。在1988年国家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开辟新的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管理,严格财经纪律,努力把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确定的数额之内。
三、为完成1988年的国家预算任务而奋斗
为了确保1988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必须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并把它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要通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今年财政收入能否稳定增长,国家预算能否保持基本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克服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气。所有国营企业,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全面推广厂长(经理)负责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厂内经济核算制,推广“满负荷工作法”,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并优化劳动组合,千方百计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抓上去。要努力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挖掘内部潜力,并把工作的效果真正反映到增加财政收入上来。今年国家要求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1%,企业和车间管理费用降低10%,工业企业亏损减少20%;要求商业企业流通费用降低1.2%,商业企业亏损减少20%;要求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加速3%。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这些指标层层落实到企业,有些指标要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指标下达后,要加强考核,经常督促检查,严防走过场。在抓好企业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的同时,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组织收入的工作,充实征收力量,把一切该收的钱都收上来。企业要严格执行《成本管理条例》、《会计法》和国家的有关法令,如实申报生产、销售、成本、利润情况,依法缴纳税款和其他各项收入。
(二)要节减各项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把财政支出控制在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要继续节减和控制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和各级的行政管理费,一定要按国家预算进行控制,不能突破。地方财政自筹基建投资超过国家下达预算控制指标的。继续实行不列当年支出,并从下年指标中扣减的办法。行政管理费要结合机构改革进行控制和调整,要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经费指标,并进一步完善行政经费的包干办法。要维护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国家预算经过审查批准后,中央和地方都不要开减收增支的口子,也不能随意追加支出。
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是今年控制和节减支出的重点。这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很快,1983年至1987年,平均每年增长21.2%,去年总额已达553亿元。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大幅度增长,不仅扩大了供需矛盾,推动了物价上涨,而且也不利于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因此,国务院于今年2月23日发出《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要求今年各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一律在去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压缩20%,并层层落实,不得突破。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充实控购管理工作的力量,确保压缩任务的完成。
(三)要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改革,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配套、完善、深入、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把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同时,为了给企业创造在公平税负的条件下开展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我们将在总结前两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作必要的调整,以完善税收制度。要适应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的新情况,制定承包企业、租赁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要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尚未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以前,从今年起,把税源比较分散的十几种地方性税收下放到地方管理,今后增长的部分全部留归地方使用。同时,对于收入上解比例较大的地区,拟采取各种形式的包干办法,并尽快落实下去,以进一步调动这些地区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把财政收入抓上去。要积极支持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某些同这一发展战略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要在总结国营企业实行职工待业保险制度和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革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此外,财政部门还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基建投资、物资供应、外贸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及城镇住房制度等改革。
(四)要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堵塞各种漏洞。从去年进行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和贯彻国务院《关于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税收工作的决定》的情况来看,偷税漏税,截留利润,虚报亏损,滥发奖金、补贴、实物等现象,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仍然相当突出。有的已发展到以权谋私,变相敲诈勒索,以及造假帐、编假决算等严重违法乱纪的地步。这些错误行为和违法乱纪现象,不仅导致财政收入大量流失,财政支出严重浪费,而且破坏党的方针、政策,妨碍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务院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下决心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制止和纠正这些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法纪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且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下,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坚决同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克服目前某些软弱无力、不敢碰硬的现象。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今年要继续进行,并把年终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结合起来,做到认真检查,及早发现。对于检查出来的重大违纪问题,一定要追究单位领导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各位代表:今年一、二月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支出有所控制,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好的。我们将抓紧各项工作,努力把这一好的势头保持下去,为圆满实现1988年的国家预算而奋斗。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
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1988年4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慕华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3月26日听取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后,各代表团分组进行了审议。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研究了代表们的意见,于4月1日、4日先后两次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对这个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一、国务院提出的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财政总收入为2346.63亿元,财政总支出为2426.92亿元,收支相抵,财政赤字为80.29亿元,大体上控制在批准的数额以内。这是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结果,也是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工作的成就。
这一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缺点,是预算约束不严,有些该收的钱没收上来,有些不该花的钱花掉了,特别是在压缩自筹基建投资和行政管理费工作方面,缺乏有力的、严格的措施,以致这两项支出突破了预算。这些问题,应在今后预算执行中加以改正。
二、国务院提出的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554.5亿元(其中,国内财政收入为2426.5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8.2%),财政总支出为2634.5亿元(其中用国内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为2506.5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7.9%),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抵,支出仍大于收入80亿元。
这个预算,是依据进一步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方针,认真分析当前国民经济状况,经过反复研究之后编制的,体现了下列几项基本要求:(一)继续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全面贯彻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上缴。同时采取一些必要和可行的措施,扩大财政资金来源。(二)今年新增的收入,主要用于<1>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了农业方面的支出;<2>增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经费,增支的这部分费用占到今年新增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新增支的教育经费,占全部新增收入的15%。(三)适当增加职工收入,重点是解决由于物价上涨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困难。一是适当增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奖金,提高企业奖金税的起征点和调减工资调节税;二是对主要食品的定量供应部分,各地将根据价格上涨的不同情况,给职工以适当补贴。(四)继续节减和控制财政支出,除物价补贴、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某些必须保证的事业发展经费等适当增加外,基本建设拨款,其余各项事业费和行政费都低于或大体维持1987年的水平。
1988年的预算仍然有80亿元的赤字。应该说,这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兼顾改革与发展出现的。要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提高经济效益,力求控制住,并争取逐步缩小。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88年国家预算,并建议在1987年国家决算编成以后,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四、为了顺利地实现1988年的国家预算,要认真地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提高效益。坚持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根本方针。实现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在加强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上狠下功夫。推动企业建立与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强调树立全局观点,严格依法办事,加强财政监督,克服某些企业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今年还要继续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在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开始试编中央与地方两级预算。
(二)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把双增双节的任务落到实处。企业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有经营性亏损的企业必须限期扭转亏损。各级政府要支持财政税务部门按照国家财政税收法规办事,充实征收力量,提高人员素质,把一切该收的钱都收上来。要广泛开展依法纳税的教育,对一切偷税漏税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国家要求节减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和各级行政管理费,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对待,努力压缩。要防止截留收入,随意减免税收,追加支出。
(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认真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之风。近几年,铺张浪费,用公款请客送礼之风盛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必须采取严格的行政措施和必要的经济手段坚决予以制止。
(四)现在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的倾向依然存在,某些不稳定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因此,必须注意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增长与稳定、速度与效益、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的统一。对前几年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社会集团购买力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货币发行偏多等现象,必须从控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两方面继续努力,逐步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为此,必须严格控制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幅度,控制信贷规模,防止货币超计划发行,严禁非法涨价,控制财政支出,控制财政赤字。必须重申,在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重大问题需要调整年度预算时,要报告相应的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实现国家预算,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任务,也是各地方、各部门、各个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共同责任。国务院要责成各级政府和部门负责人,依靠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坚决遵守财政制度,严格财经纪律,保证国家预算的顺利实施。
以上意见,请予审查。
评论
相关法律条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