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关系中,经济补偿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知道在某些情况下离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但也有不少人不清楚,其实在一些特定情形下是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同时,经济补偿金到底该如何计算,也是大家心中的疑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两个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是劳动者个人原因,比如觉得工作太累、想换个环境、家庭因素等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因为这是劳动者自主的选择,并非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当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例如,员工多次旷工、违反保密协议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在工作场所打架斗殴等严重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都可能让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这里要注意,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合理且经过公示的,否则可能无法以此为由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试用期内,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那么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招聘时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某种专业技能,试用期内发现该员工并不具备这一技能且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就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经济补偿。
当劳动者因为自身的过错,如盗窃、诈骗等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劳动者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有权利及时终止劳动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全部货币性收入。
1、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工作年限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例如,小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 3 年 7 个月,那么他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年限就是 4 年,计算基数为他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假设他的平均工资是 5000 元,那么他应得的经济补偿金就是 5000×4 = 20000 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以上就是询律网小编整理的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相关法律知识。如有法律上问题,可关注咨询~
评论